p> 其他人也纷纷围上来研究黑板上的内容。原本冷清的会议室瞬间热闹起来。
“沈总监,这里还有个问题。”另一个工程师指着方案中的某一段,“如果按照您的设计,设备的承载能力够吗?”
“好问题。”沈良重新拿起粉笔,“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
又是一番详细的技术讨论。沈良的每一个回答都切中要害,展现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会议结束时,所有人看向沈良的眼神都变了。从最初的质疑和不屑,变成了认可和敬佩。
“沈总监,我收回刚才的话。”李工程师主动走到沈良面前,伸出了手,“您确实有这个实力。”
“李工前辈客气了。”沈良握住他的手,“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散会后,韩部长特意留下了沈良。
“怎么样,感觉还行吧?”韩部长笑着问道。
“还好,比预想的顺利一些。”沈良如实回答。
“那就好。”韩部长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不过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理论再完美,也要在实践中验证。”
沈良点头表示理解。从纸面到现实,这中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无数看似完美的技术方案都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失败。
“我们已经联系了几家钢铁厂作为试点。”韩部长继续说道,“首批改造资金也已经到位。接下来就看您的了。”
走出冶金部大楼,沈良抬头看了看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兴奋。
真正的战斗即将开始。
一周后,沈良带着项目组来到了河北某钢铁厂。这是第一个试点工厂,也是检验他技术方案的第一道关卡。
厂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姓王。听说要在他的厂子里搞技术改造,王厂长的态度有些微妙。
“沈总监,不是我不配合。”王厂长苦笑着说道,“实在是之前被坑怕了。这些年来了多少专家,搞了多少改造,有几个成功的?”
沈良能理解王厂长的担忧。在这个年代,很多所谓的技术改造都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真正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少之又少。
“王厂长放心,这次不一样。”沈良信心满满地说道,“三个月内如果看不到效果,所有损失我们负责。”
王厂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敢这么承诺的技术专家,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好,既然沈总监这么有信心,我就赌一把。”王厂长一拍桌子,“需要什么支持,您尽管说。”
第二天,改造工程正式开始。
沈良亲自上阵,指导工人们进行设备拆装。虽然穿着西装,但他毫不犹豫地钻进了机器里面。
“沈总监,您小心点。”工人师傅担心地提醒道。
“没事,我以前也是干这个的。”沈良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调试设备。
看到这一幕,原本半信半疑的工人们开始改变态度。这个年轻的总监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专家,而是真正懂技术的内行人。
改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有些是技术层面的,有些是实际操作中的。每当出现问题,沈良总能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