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绘制,“这是总装配图,这是分解图......”
流畅的线条很快构成了一幅精密的机械图。
在场的人都看呆了。
这哪是现画的,分明是早就烂熟于心!
“沈工,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赵师傅摇头感叹,“这么复杂的东西,你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沈良淡然一笑。
“多看多想多练,熟能生巧嘛。”
李明凑近黑板,仔细观察图纸上的尺寸标注。
“这个燃烧室的形状好特别啊,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
“螺旋形设计可以延长气体滞留时间,提高燃烧效率。”沈良解释道,“同时还能减少热点集中,降低材料损耗。”
赵师傅若有所思地点头。
“有道理!我干了三十年,还真没见过这种设计。”
沈良内心一阵得意。
这可是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技术,当然没人见过。
“材料清单我也列出来了。”沈良指着黑板另一侧,“大家分头采购,争取一周内全部到位。”
老王看着密密麻麻的清单,有些头疼。
“这么多东西,咱们厂的采购部门忙得过来吗?”
“我来协调。”沈良主动请缨,“有些特殊材料需要特殊渠道,正好我去跑跑关系。”
散会后,沈良独自留在会议室,继续完善设计细节。
虽然核心技术他早已掌握,但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根据现有条件进行调整。
1980年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毕竟有限,必须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要求。
正思考间,李明敲门进来。
“沈工,有件事我想单独跟你聊聊。”
李明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在犹豫什么。
“你说。”
“我总觉得这个项目太顺利了。”李明坐下来,压低声音,“昨天那些专家,好像对你的方案早有准备似的。”
沈良心中一紧,但表面不动声色。
“什么意思?”
“你没发现吗?他们问的问题都很专业,但从来不质疑基本原理。”李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按说这么超前的技术,应该会引起更多争议才对。”
这个观察很敏锐,沈良暗暗警惕。
李明虽然年轻,但思维很缜密,必须小心应对。
“可能是我们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吧。”沈良故作轻松,“而且专家们都是内行,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明点点头,但眼中的疑惑并未完全消散。
“还有一点,你的技术储备好像特别丰富。”李明试探性地问道,“这些知识你都是从哪儿学来的?”
沈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我爱看外文资料,经常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沈良摊摊手,“虽然买不起设备,但可以学习他们的设计思路啊。”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李明表示理解。
“难怪你的英语那么好,原来是这么练出来的。”
危机暂时化解,但沈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