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收取,另外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这个比例让张明吃了一惊。
按照一般钢铁厂连铸设备的投资规模,这笔费用可不少。
”会不会太高了?“
沈良摇摇头:”不高。国外的技术转让费一般都在10%以上,我们这已经很优惠了。“
他停顿了一下:”而且我们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绝对物有所值。“
张明和同事们商量了一会儿,最终点头同意。
”那我们回去向领导汇报,应该问题不大。“
沈良送走设计院的人,心情很不错。
这次谈判的结果超出了预期,不仅获得了技术转让的收入,还建立了与设计院的合作关系。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他可以控制技术扩散的节奏和范围。
下午,厂长老刘兴冲冲跑到沈良办公室。
”小沈,好消息!省里批准了我们申报的技术改造项目,拨款50万!“
沈良也很高兴。有了这笔钱,很多想法都能付诸实践了。
”厂长,我有个建议。“沈良站起身,”除了购买设备,我们还应该建一个试验室。“
老刘有些疑惑:”试验室?干什么用?“
”搞新技术研发。“沈良在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平面图,”现在我们只是跟上了国外的步伐,但要想真正领先,必须有自己的创新。“
他指着图上的几个区域:”金相分析室、力学试验室、工艺试验区,这些都是必需的。“
老刘看着图纸,眼神有些担心:”这得花不少钱吧?“
”大概需要20万左右。“沈良说得很轻松,”但这是投资,不是花费。“
他拿出一本笔记:”我已经初步规划了几个研发方向,每一个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老刘翻看着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技术要点。
虽然很多专业术语他看不懂,但能感觉到这些想法的价值。
”你说的这些技术,真的能实现吗?“
沈良笑了:”厂长,半年前您也觉得连铸技术不可能实现,结果呢?“
这话让老刘哑口无言。
确实,沈良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好,试验室的事我支持。“老刘拍板决定,”但有个条件,你必须带几个年轻人,把技术传承下去。“
沈良点头同意:”我正有这个打算。“
其实他心里清楚,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
要想真正发展中国的重工业,必须培养一批技术人才。
而且通过培养学生,他也能更好地掩护自己的技术来源。
第二天,沈良就开始在全厂选拔技术骨干。
条件很简单:年龄在30岁以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有钻研精神。
最终选出了五个人,其中包括那个一直跟着他学习的小王。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们厂的技术研发小组。“沈良看着面前五个年轻人,”任务很重,但前景很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