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冷哼一声。
帮助?无非是想用技术输出控制中国市场罢了。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只要日本人放松警惕,就给了中国更多发展时间。
当天下午,沈良重新召集各项目组开会。
“同志们,我们的真正工作现在才开始。”他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三年赶超计划。
“我们要在三年内,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外国人刮目相看!”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眼中都燃起了斗志。
沈良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技术攻坚战。但他有信心,凭借对未来技术路线的了解,加上团队的拼搏精神,一定能创造奇迹。
夜深人静,沈良独自一人回到实验室。他走到被封存的真正核心设备前,轻抚着那些精密的仪器。
“等着吧。”他自言自语道,“很快就轮到我们surprise他们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工厂里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暗流涌动。
沈良把真正的核心技术资料全部锁进了保险柜。白天,他带着团队继续研发那些看似落后的设备,晚上则秘密召集几个心腹,在地下室里攻关真正的尖端技术。
“沈工,咱们这样藏着掖着,真的有必要吗?”年轻工程师小刘忍不住问道。
“当然有必要。”沈良停下手中的计算,转身看着几个年轻人,“你们以为那些外国人是来做慈善的?他们巴不得我们永远落后,好垄断高端市场。”
小王点点头,若有所思。他想起了日本人参观时那种高高在上的神态,心里涌起一股不服气的劲儿。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亮剑?”机械专家老陈搓搓手,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再等等。”沈良重新埋头计算,“至少要让他们放松半年。我们需要这个时间窗口。”
果然,接下来几个月,日本企业在华的投资动作频频。他们带着落后几代的技术设备进入中国市场,摆出一副“技术援助”的姿态。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在国际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的重工业技术“至少落后日本十年”,短期内不会形成任何竞争威胁。
这话传到国内,气得不少工程师拍桌子骂娘。
“太狂妄了!”小王把报纸拍在桌上,“落后十年?简直是睁眼说瞎话!”
沈良却笑了。他合上手中的技术资料,站起身来。
“同志们,我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沈良。
“该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中国速度了。”沈良的声音不大,但透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力量。
第二天,沈良直接找到了李主任。
“李主任,我申请启动秘密项目的公开展示。”
李主任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你确定时机合适?”
“非常合适。”沈良把一份详细的技术报告放在李主任面前,“我们的技术储备已经足够震撼业界了。”
李主任翻开报告,眉头越皱越紧。不是因为技术有问题,而是因为技术太超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