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出成果的是冶金连铸项目。沈良带着几个年轻工程师,在试验车间里搭建了一台缩小版的连铸机。
“温度控制是关键。”沈良盯着仪表盘,“钢水从1600度降到1400度的过程中,冷却速率必须精确控制。”
试验进行了整整一周。当第一根标准的钢坯从连铸机里缓缓推出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功了!”一个年轻工程师兴奋得跳了起来,“钢坯表面光滑,内部组织致密,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沈良却没有表现出太多兴奋。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把数据记录下来,准备工业化试生产。”沈良转身对项目组成员说,“我们要在年底前建成第一条真正的连铸生产线。”
与此同时,其他项目组也在紧张推进。发电机组项目遇到了材料难题——高温合金的冶炼技术还不够成熟。
“沈总工,我们试了十几种配方,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材料专家愁眉苦脸地汇报。
沈良仔细研究了试验数据,发现问题出在热处理工艺上。他想起后世的一种特殊工艺,立刻召集团队讨论。
“我们改变一下思路。”沈良在黑板上画出新的工艺流程图,“用分段热处理,每个温度区间都有不同的保温时间。”
这个工艺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但在沈良的坚持下,团队还是决定试一试。
结果令所有人震惊。新工艺制备的高温合金,各项性能指标都超过了预期。
“神了!”材料专家拿着检测报告,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这种强度已经接近国外最先进的水平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机械工业部。部长亲自来到研发中心视察,看到各项目组的进展后,当场拍板增加研发经费。
“小沈同志,你们干得太漂亮了!”部长握着沈良的手,“这些技术一旦成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但沈良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技术攻关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产业化,如何与国外巨头竞争,如何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这些才是更大的挑战。
秋风萧瑟,沈良站在研发中心的楼顶,望着远方的工厂烟囱。夜幕降临,万家灯火逐渐亮起。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才刚刚开始。要让中国制造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但至少现在,他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第二天清晨,沈良刚走进办公室,就发现桌上放着一份紧急文件。
“沈总工,这是昨晚刚到的电报。”秘书小王压低声音说,“日本那边要派技术代表团来访问。”
沈良翻开文件,眉头逐渐皱紧。三菱重工的代表团竟然主动提出要参观他们的研发中心?这绝不是什么友好交流。
“他们什么时候到?”
“下周三。”小王看起来有些紧张,“部里的意思是...要我们全力配合。”
沈良冷笑一声。三菱重工在重工领域称霸亚洲几十年,现在突然登门,肯定是察觉到了什么风吹草动。
李主任匆匆推门而入,脸色凝重:“小沈,你看到电报了?”
“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