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在纸上画着三号炉的结构图,边画边分析:“我们要让对方以为改造的核心技术在供氧系统的配比上,实际上真正的关键是燃烧室的几何结构设计。”
马司长看着图纸,不由得感叹:“沈技术员,你这理论水平真不简单。这些东西连我们部里的老专家都未必能想得这么透彻。”
沈良心中暗惊。
自己表现得太出色了吗?
他连忙谦虚道:“主要是平时爱琢磨,再加上今天遇到的高铬废钢问题给了我启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三人立即停止谈话,马司长快速收起了桌上的图纸。
敲门声响起。
“请进!”厂长高声说道。
进来的是老师傅,手里拿着一份检验报告。
“厂长,今天下午炼出的这炉钢,质量指标全部达标!”老师傅兴奋地说,“碳含量控制得特别好,硫磷含量也比以前降低了不少。”
厂长接过报告,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好!小沈这个改造确实有效果。”
老师傅看了看沈良,欲言又止。
“师傅,您还有什么事吗?”沈良问道。
“小沈啊,我想问问,你这个改造技术...”老师傅停顿了一下,“是从哪儿学来的?我在钢厂干了三十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设计。”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
马司长和厂长都看向沈良,等待他的回答。
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回答不好,不仅会暴露身份,还可能影响明天的行动。
沈良脑中快速转动,寻找着最合适的答案。
“师傅,说起来您可能不信。”沈良苦笑着说,“这个设计灵感来自于我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苏联技术资料。”
老师傅眼睛一亮:“苏联的?哪本书?”
“是我父亲留下的。”沈良继续编造着背景故事,“他以前在苏联援建项目工作过,带回来一些内部资料。可惜后来文革期间弄丢了,我只记得一些零散的内容。”
这个解释很巧妙。
苏联的技术援助确实存在过,而且那些资料大多数人都见不到。即使有人质疑,也无从验证。
老师傅恍然大悟:“难怪呢!苏联人在钢铁工业上确实有独到之处。”
危机暂时化解了。
等老师傅离开后,马司长赞许地看着沈良:“反应真快。不过我很好奇,你的技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沈良心中苦笑。
总不能说自己是从2024年穿越回来的吧?
“马司长,有些东西说不清楚。”沈良模糊回应,“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对国家有用。”
马司长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
作为冶金部的处长,他见过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才,知道有些人确实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天赋和直觉。
时间已经很晚了,三人决定回去休息,明天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沈良走出办公楼,仰望着漫天繁星。
1980年的夜空比后世要纯净得多,银河清晰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