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需要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负责设备结构优化。”他掰着手指数道,“然后要一个电气工程师,负责控制系统。还要几个技术娴熟的老师傅,负责加工制造。”
李工程师插话道:“机械设计我可以负责。电气方面...厂里的小王应该能胜任。”
“还不够。”沈良摇摇头,“我们还需要材料专家。连铸机对耐火材料要求很高,这方面不能马虎。”
厂长有些为难:“材料专家可不好找啊。”
沈良想了想:“可以请外援。省里的钢研院应该有这方面的专家。”
“请外援?”厂长皱眉,“那得花不少钱啊。”
“厂长,您想想。”沈良early看着厂长,“如果这次评比成功,咱们厂在省里的地位会怎样?以后争取资金、申请项目,是不是都有优势?”
厂长沉默了片刻,然后重重点头:“好!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你需要多少人,我全力支持!”
李工程师也表态道:“小沈,技术方面有什么问题,咱们一起研究。”
沈良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在这个年代,能遇到这样开明的领导和同事,实在是幸运。
“那我们马上开始筹备。”沈良拿起桌上的技术资料,“第一步,先把现有的设计方案完善一下。”
厂长兴奋地搓着手:“小沈啊,这次可全看你的了!”
沈良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心中暗自盘算。
三个月时间,要完成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资源支持,倒也不是不可能。
关键是要合理安排进度,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
“对了。”沈良突然想起什么,“厂长,咱们刚才说的培训班,是不是也可以结合起来?”
“怎么结合?”
“项目组的成员,可以同时承担培训任务。”沈良解释道,“一边搞技术攻关,一边培养人才。这样既能加快项目进度,又能提升整个厂的技术水平。”
厂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一举两得,好主意!”
李工程师也点头道:“这样确实能最大化地利用资源。”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怎么回事?”厂长皱眉向门外看去。
很快,车间主任老王匆匆跑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厂长不好了!二号炉出问题了!”
“什么问题?”厂长腾地站起身。
“炉壁出现裂缝,温度控制不住了!”老王擦着额头的汗,“现在工人们都在紧急处理。”
沈良心中一紧。
二号炉是厂里的主力设备之一,如果出现严重故障,不仅会影响生产,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走,咱们去现场看看。”厂长拿起安全帽,匆匆向外走去。
沈良和李工程师紧随其后。
一路上,沈良的脑海中快速闪过各种可能的故障原因。炉壁裂缝通常是由于热应力过大造成的,可能是操作不当,也可能是材料老化。
到了车间,远远就能感受到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