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话一出,刘德华的表情有了微妙变化。
省里的项目,这个分量就不一样了。
“那...你们继续吧。”刘德华最终妥协了,“但我要派两个人在这儿盯着,有任何问题立即汇报。”
沈良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没问题。”
刘德华带着人离开后,李厂长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小伙子,刚才表现不错!”
老张也走过来,压低声音说:“刘德华这个人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不过你刚才说得对,不敢试就永远落后。”
沈良点点头,但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下午两点,新的预热设备开始安装。
沈良亲自指导工人进行管道连接,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马虎。老张也在旁边仔细检查,时不时提出改进建议。
“这个角度再调整一下。”
“焊缝要饱满,不能有气孔。”
“保温层厚度要均匀。”
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沈良能感觉到老张对他的信任在一点点增加。
到了傍晚,主要设备安装完毕。沈良拿着图纸逐一检查,确认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明天可以试运行了。”沈良对李厂长说道。
“好!我通知省里,让他们派人来看效果。”
当晚,沈良回到宾馆,刚躺下就接到了建设钢铁厂王厂长的电话。
“沈工,听说今天刘德华去了红星?”
消息传得真快。沈良心中暗想。
“是的,不过问题解决了。”
“那就好。”王厂长顿了顿,“如果红星的试点成功,我们建设一定第一个跟进。”
“一言为定。”
第二个电话是东方钢铁厂张厂长打来的。
“沈工,听说改造很顺利?”
看来三个钢铁厂之间消息互通,都在密切关注红星的动向。
沈良简单汇报了进展,张厂长听后很兴奋:“太好了!我们东方也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
放下电话,沈良躺在床上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
红星的试点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三个不同的钢铁厂同时推进改造。每个厂的情况不一样,人员素质不一样,管理水平也不一样。
标准化的方案肯定不行,必须因厂制宜。
沈良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各个厂的特点:
红星:技术力量强,但比较保守;
建设:资金充足,但管理有些混乱;
东方:积极性高,但基础设施差。
看来每个厂都需要不同的策略。
第三天上午,红星钢铁厂的试运行正式开始。
沈良和老张站在控制室里,紧张地盯着各项参数。李厂长也赶来了,脸上写满了期待。
“预热温度怎么样?”
“正常,比之前均匀多了。”老张看着温度曲线图,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炉膛压力稳定。”
“燃料消耗下降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