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提供一些相关数据?这对我们明天的汇报可能会有帮助。”
林雪梅稍显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
“当然可以。”
沈良心中暗喜。
如果能够将连铸技术与材料研究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增加汇报的技术含量,还能为将来的发展铺路。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分散外界对自己个人能力的过度关注。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吧。”他站起身来,“时间紧迫,必须争分夺秒。”
刘建国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好!我这就去准备相关资料。”
林雪梅也站了起来,但她的眼神中依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沈工,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随时说话。”
沈良礼貌地点头致谢,心中却在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这次突然的检查绝对不是偶然。
很可能有人在背后推动,想要试探自己的真实水平。
而林雪梅的出现,也绝非巧合。
看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某些人的监视之下。
但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能够在明天的汇报中展现出合适的技术实力,就能够获得上级的重视和支持。
这对于实现自己的宏大目标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夜幕降临,整个研究所都陷入了紧张的准备之中。
沈良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摆放着各种技术资料和草稿纸。
桌上的台灯发出柔和的光线,在昏暗的房间中显得格外温暖。
他必须在今晚完成一份完美的技术方案。
这份方案不能太过超前,以免引起怀疑;但也不能太过平庸,否则无法通过明天的检查。
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这份方案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沈良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勾勒起连铸机的改进设计图。
每一笔都凝聚着他对未来的深刻理解,也承载着改变历史的重大使命。
明天的汇报,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演出。午夜时分,沈良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
他放下手中的铅笔,揉了揉酸痛的眼睛。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画满了连铸机的改进方案,每一条线都经过深思熟虑。
“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保守。”他低声自语,目光在几张设计图之间游移。
按照未来的发展轨迹,连铸技术要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才会在国内真正成熟。但现在是1980年,如果拿出过于先进的方案,必然会引起怀疑。
沈良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设计。
他将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刻意简化,保留了核心的创新思路,但在实现方式上留出了改进空间。这样既能解决当前的技术难题,又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门外传来脚步声。
刘建国端着一杯热茶推门而入,脸上写满了疲惫。
“小沈,还在忙啊?”他将茶杯放在沈良桌上,“林工那边的材料数据已经整理好了,你看看有用没?”
沈良接过那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