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回头看了看工厂的大门。
那里有他重新开始人生的记忆。
也有他对未来的第一份规划。
虽然离别在即,但他相信,这不是结束。
而是另一个更宏伟计划的开端。
火车站里人声鼎沸。
南来北往的旅客拖着大包小包,脸上写满了对远方的期待。
沈良的车票是软卧,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的待遇了。
“到了北京记得给我们写信。”李总工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
“一定。”沈良用力握了握他的手。
检票开始了。
沈良最后看了一眼送行的同事们,转身走向检票口。
身后传来大家的祝福声:
“一路平安!”
“在北京干出个样子来!”
“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朋友!”
沈良挥挥手,没有回头。
他怕自己会舍不得离开。
但人总要向前走。
而他要走的路,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远。车厢里暖气很足,沈良脱下外套挂在座位旁边。
找到自己的铺位,他把行李塞进床铺下方的储物空间。
对面铺位坐着一个中年男人,正在看报纸。
“去北京出差?”男人主动搭话。
“嗯,工作调动。”沈良简单回答。
不想多聊,他拿出一本技术书翻看起来。
书页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在别人眼里枯燥无味,对他来说却是珍贵的财富。
这些基础理论,正是他要在新岗位上发挥的根基。
列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开始向后移动。
沈良合上书本,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
心中忽然涌起一阵莫名的紧张感。
国家重大装备办,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地方。
能进入那里的,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而他,一个从小钢铁厂出来的技术员,真的能胜任吗?
摇摇头,沈良甩掉这些杂念。
自己有什么好怀疑的?
连铸技术的成功已经证明了一切。
况且他脑子里装着的,可是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这种优势,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关键是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技术发展方向。
太超前了不行,会被当成疯子。
太保守了也不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午饭时间到了,餐车里挤满了人。
沈良排队买了份盒饭,味道一般,但分量很足。
旁边桌子坐着几个年轻人,正在热烈讨论着什么。
“听说这次招的都是搞重工业的专家。”
“废话,国家重大装备办当然是搞重工业的。”
“不知道会分到哪个项目组。”
“最好别是那些太难的项目,听说有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