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很特别,腰板笔直,步伐沉稳。看起来确实像搞技术的,但又有种军人的气质。
他回到桌前,反复端详着那张纸条。
字迹工整,酒店地址是真的。但这些都能伪造。
沈良放下纸条,开始仔细回想刚才的谈话。陈建军问话的方式很专业,不像是随便找个理由来套话的。而且他对沈良的技术改进了解得很详细,连省里专家调研的事都知道。
这说明什么?
说明对方确实有渠道获取这些信息。
要么是真的中科院的人,要么就是更高级别的部门。
沈良走到书架旁,随手抽出一本《金属材料学》。书页间夹着他手写的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合金配方和热处理工艺。
这些知识对1980年来说太超前了。
如果陈建军真的是搞技术的,他一定能看出这些东西的价值。
问题是,沈良现在还不能确定对方的真实身份。
万一是想挖走他的技术秘密呢?
万一是想把他调离现在的岗位呢?
他合上书本,脑海中开始推演各种可能性。
最好的情况:陈建军真的是中科院的人,这个项目能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坏的情况:这是个陷阱,目的是把他调到一个能被严密监控的地方。
还有一种可能:对方确实来自国家部门,但项目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沈良回到桌前坐下,开始在纸上分析利弊。
参加这个项目的好处很明显:能接触到更高级别的技术资源,有机会推动国家重大技术突破,这正是他穿越回来想要实现的目标。
但风险也不小:一旦暴露身份,后果不堪设想。而且离开现在的环境,他就失去了已经建立的信任基础。
正思考间,外面传来脚步声。
沈良迅速收起纸张,打开技术手册装作在看书。
“咚咚咚!”
又是敲门声,但这次的节奏和刚才不同。
沈良走到门前:“谁?”
“是我,老张。”
张工程师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促。
沈良打开门,看到张工程师脸色凝重地站在走廊里。
“刚才那个人走了?”张工程师左右看了看,确认走廊里没有其他人。
“走了。”沈良让他进来,“张师傅,你认识他?”
张工程师摇摇头:“不认识,但我觉得这个人有问题。”
“什么问题?”
“他刚才在楼下和门卫老李聊天,问了很多关于你的事。”张工程师压低声音,“老李说他问得很细,包括你平时的作息时间、有什么朋友、家里还有什么人。”
沈良心里一紧。
这确实不像普通的技术交流。
“还有,”张工程师继续说,“他走的时候我注意到,楼下停着一辆黑色轿车。车牌号码是北京的,但不是一般的民用牌照。”
沈良眉头紧锁:“你是说他可能是...?”
“我也说不准。”张工程师叹了口气,“但小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