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是他的思路很独特,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解决问题。”
“就是不知道他说的土办法究竟是什么。”杨国强好奇道。
另一边,沈良回到技术科办公室,开始在纸上画草图。
土办法实现高精度加工?
在后世这确实是个难题,但在1980年,他有的是办法。
关键是要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创意和技巧。
比如说,普通车床的精度不够,但如果配合手工研磨和测量,照样能达到很高的精度。
再比如,利用温度补偿原理,通过控制加工温度来抵消材料热胀冷缩的影响。
这些在后世都是基础知识,但在当前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黑科技。
沈良一边画图一边思考,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加工方案。
突然,办公室门被推开了。
“沈良,你给我出来!”
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
沈良抬起头,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脸色阴沉得可怕。
这人他认识——技术科副科长孙建华。
也是这次举报事件的幕后推手之一。沈良放下手中的铅笔,缓缓站起身。
孙建华这个时候来找自己,绝对没安好心。
“有什么事吗,孙科长?”沈良语气平静。
“别跟我装蒜!”孙建华一步跨进办公室,狠狠瞪着沈良,“你到底使了什么手段?”
“什么手段?”
“少装糊涂!”孙建华声音越来越高,“明明是我先发现齿轮的问题,为什么最后功劳全是你的?”
办公室里其他技术员纷纷抬起头,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这下有好戏看了。
沈良忽然明白了。
原来孙建华以为自己抢了他的功劳。
“孙科长,你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沈良反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齿轮卡死的问题啊!”孙建华理直气壮,“是我最先注意到异响的!”
旁边有技术员忍不住笑出声。
注意到异响就算发现问题了?
那按这个逻辑,每个路过车间的人都算发现者。
“注意到异响,跟解决问题,这是两回事吧?”沈良摊摊手。
孙建华脸色涨红:“你......”
“而且据我所知,你当时的建议是停机检修,更换齿轮。”沈良继续说,“这个建议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问题!”孙建华急了,“停机检修是最稳妥的方案!”
“稳妥,但没用。”沈良直截了当,“因为备件库里根本没有合适的齿轮。”
这话说得孙建华哑口无言。
确实,厂里的备件紧缺是老大难问题。
“再说了,”沈良话锋一转,“就算有备件,换上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过不了多久还会出现同样的故障。”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沈良淡淡一笑,“不是齿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