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那怎么预防呢?”有工人举手发问。
“表面处理很关键。”沈良拿起一根钢棒,“通过渗碳、氮化等工艺,可以在表面形成压应力层,阻止裂纹产生。”
他边说边在钢棒上比划,动作熟练得像做了千百遍。
“另外,设计时要避免应力集中,尖角、缺口都是致命的。”
台下响起窃窃私语声。
“怪不得上次那台轧机轴承总坏,原来是设计问题!”
“对啊,我们一直以为是材料不行。”
刘小军坐在第二排,听得入迷。
自从上次被沈良点拨后,他对这位年轻师傅越发敬佩。
王志勇让他来找茬的事,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师傅,您说的这些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一个老工人好奇地问。
沈良心中一紧。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难道说是从2020年穿越回来的?
“我平时喜欢研究国外的技术资料。”他随口敷衍道,“理论要和实践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众人恍然大悟。
难怪沈良的水平这么高,原来是下了苦功夫钻研的。
课程结束后,工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
几个老技术员却围了上来。
“小沈,你刚才讲的疲劳断裂理论,能不能给我们单独讲讲?”赵大海开口道。
其他几人连连点头。
“当然可以。”沈良痛快地答应了。
这些老技术员在厂里地位不低,搞好关系对自己有好处。
一个小时后,沈良给老技术员们补了一堂深度课。
从金属疲劳的微观机理,到断裂力学的数学模型,再到工程应用的实际案例。
老技术员们听得目瞪口呆。
这水平,简直比大学教授还强!
“小沈啊,你这理论功底太扎实了。”赵大海由衷地赞叹,“我搞了二十年技术,今天算是开眼了。”
“过奖了。”沈良客气地摆摆手,“都是些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几个老技术员面面相觑。
如果这都算基础知识,那他们这些年都白干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工厂。
连老技术员都对沈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小子的本事可见一斑。
王志勇听到风声后,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这个姓沈的,到底想干什么?”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搞什么技术培训,不就是想出风头吗?”
助手小心翼翼地说:“王师傅,要不要想办法阻止他?”
“怎么阻止?”王志勇冷笑一声,“现在全厂的人都捧着他,谁敢说三道四?”
他越想越气。
自己在这个厂里辛苦经营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地位。
结果冒出个沈良,三两下就把风头全抢走了。
“不行,不能让他继续嚣张下去。”王志勇眼中闪过一丝狠毒,“既然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