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最后,钱老缓缓开口:“小沈,你这个方案......”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钱老的判断。
“很有创新性。”钱老的话让大家松了口气,“如果能成功实施,确实能大幅提高炉子的效率。”
赵大山不服气地嘀咕:“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钱老听见了,转向赵大山:“老赵,你在这炉子前干了多少年了?”
“十八年。”赵大山挺起胸膛。
“那你应该比谁都清楚,这台炉子的问题在哪里。”钱老语重心长,“温度不均匀,热效率低,这些问题困扰了我们多少年?现在有人提出解决方案,为什么不试试?”
赵大山被说得哑口无言。
钱老又转向沈良:“不过,小沈,理论再好,也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你有信心吗?”
“有。”沈良坚定地回答。
“好。”钱老拍了拍沈良的肩膀,“那我就等着看你的成果了。”
说完,钱老转身就要走。走到门口时,又回过头:“对了,小沈,改造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可以来找我。”
“钱老,您......”沈良有些意外。
“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是希望看到咱们国家的工业技术能有所进步。”钱老笑了笑,“你们年轻人有想法,有干劲,这是好事。”
钱老走后,车间里的气氛明显轻松了很多。连赵大山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张小军兴奋地跑回来:“沈工,资料找到了!3号炉从1965年投产到现在,所有的技术档案都在这里!”
沈良接过厚厚的档案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有了这些详细资料,改造的成功率又提高了几分。
“好,今天就到这里。”沈良对大家说道,“明天我们开始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
工人们陆续散去,车间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