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洋鬼子是商量好的吗?一个接一个地毁约!”
沈良心中冷笑。他知道这绝不是巧合。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他们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王部长,现在更说明了自主研发的重要性。”沈良说道,“依赖别人,永远受制于人。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站起来。”
“说得对!”王部长用力拍了拍桌子,“就是要有这种志气!洋鬼子不给我们技术,我们就自己搞!而且要搞得比他们更好!”
老金这时候也来了精神:“对!我们中国人又不比他们笨,凭什么搞不出来?”
王部长转向沈良:“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放手大干一场。你需要什么设备、什么人员,尽管提。国家会全力支持你。”
沈良点了点头:“那我先提几个急需的人员。首先,我需要几个材料学专家,最好是在特种钢和合金方面有经验的。”
“没问题,我让人事部门配合你。”
“其次,我需要几个机械设计的高手,熟悉大型设备结构设计的。”
“这个也好办。”
“最后,我还需要一些年轻的工程师,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
王部长笑了:“看来你对人员配备考虑得很周全。不过我有个疑问,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年轻人?”
沈良解释道:“年轻人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敢想敢干。而且他们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
“有道理。”王部长点头赞同。
这时,刘建国插话道:“沈同志,你刚才提到的那些要求,听起来像是要搞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这个规模是不是太大了?”
沈良看了看刘建国:“刘主任,您觉得我们要搞的项目简单吗?”
“当然不简单,但是…”
“既然不简单,那就需要足够的投入。”沈良语气坚定,“半吊子的投入,只能搞出半吊子的成果。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王部长听了很满意:“年轻人就是要有这种魄力!好,我答应你,给你最好的条件。”
“谢谢王部长的信任。”沈良站起身来,“我绝对不会辜负国家的期望。”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王部长问道。
“越快越好。”沈良回答,“时间不等人,西方的技术封锁只会越来越严厉。我们必须抢在他们进一步行动之前,取得突破。”
王部长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就冲你这个劲头,我就相信这个项目能成功。”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了脚步声。这次进来的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老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王部长,听说有个年轻人搞出了新的特种钢?”老者的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学者的风范。
“周院士!”王部长连忙起身迎接,“您怎么也来了?”
周院士?沈良心中一震。他知道这个人是谁——周志华,中国着名的材料学家,中科院院士,在钢铁冶金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听说有这么大的突破,我当然要来看看。”周院士笑着说道,然后目光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