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开始出现轻微收缩,但整体结构稳定。”
到了第二天晚上,沈良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六个小时。他的眼睛布满血丝,手上也被高温烫出了几个水泡,但依然坚持不懈地调整着配方。
第三天上午,刘建国带着几个技术员来到实验室查看进度。看到沈良疲惫不堪的样子,刘建国忍不住心疼:“小沈,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
“没关系,已经快成功了,”沈良指着桌上的最新试样,“这个配方的性能最接近我的预期。下午就可以进行最终测试。”
王德昌也来了,他双手抱胸站在门口,脸上写满了不屑:“搞了三天,还不是在那儿瞎鼓捣。我看你就是在浪费时间和材料。”
沈良没有理会王德昌的挑衅,专心调试着最后一批涂料。他在其中加入了一种特殊的纳米级添加剂——这是他从后世的技术记忆中提取出来的关键配方,虽然在这个年代制作工艺相对简陋,但原理是相通的。
下午三点,决定性的测试开始了。
工厂里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围了过来,连平时很少露面的总工程师老陈都亲自到场观看。
沈良将调配好的耐火涂料均匀地涂抹在模拟的炉壁裂缝上,厚度控制在3毫米左右。这个厚度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太薄会影响修补效果,太厚会影响导热性能。
“开始升温,”沈良对控制实验炉的师傅说道。
实验炉缓缓升温,从常温开始一直攀升。500度,800度,1000度,1200度……
围观的人们屏住呼吸,紧紧盯着炉内的情况。
当温度达到1400度时,有人开始小声议论:“这个温度已经很高了,一般的修补材料早就开裂了。”
“是啊,看起来还挺稳定的样子。”
王德昌的脸色开始有些不自然。按照他的预期,这种“土法炼制”的材料应该早就失败了才对。
温度继续攀升,1500度,1520度,1550度……
突然,有人惊呼:“你们看,涂层表面开始发亮了!”
确实,在高温的作用下,沈良调配的涂料表面开始形成一层致密的釉面,这正是他预期中的反应。涂料中的各种成分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坚固的保护层。
“温度达到1580度,持续时间45分钟,”负责记录的技术员大声报告,“涂层完好无损!”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声。要知道,普通的耐火砖在这个温度下都可能出现变形,而沈良的涂料竟然毫发无伤。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实验炉开始冷却时,涂层没有出现任何开裂或脱落现象。这说明它具备了良好的热震稳定性——这是衡量耐火材料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老陈走到沈良面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小沈,你这个发明了不起啊!这种修补技术如果能推广应用,将为我们工厂节省大量的维修成本。”
其他技术员也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涂料的配方和制作工艺。
只有王德昌站在人群外围,脸色阴沉得像要下雨。他原本以为沈良会灰头土脸地失败,没想到竟然真的成功了,而且效果还如此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