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接下来发言的几个人,要么是纯理论没有实践经验,要么是纯实践缺乏理论支撑。
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但都没有提出真正可行的解决方案。
沈良坐在角落里,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发现,这些人都陷入了思维误区。
理论派过于追求完美,忽略了现实条件的限制;实践派过于依赖经验,缺乏系统性的思考。
“名字。
沈良站起身,走到讲台前。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在打量这个年轻人。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是沈良。”他的声音清晰而自信,“刚才听了各位的汇报,我感触很深。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确实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今天我要汇报的,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公式。我要说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实际的问题。”
沈良打开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始了他的汇报。
“我们红星钢铁厂的轧钢生产线,使用的是六十年代的设备。按照常规思路,这样的设备早就该淘汰了。但是,我们没有资金购买新设备,也没有条件等待技术援助。”
“所以,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想办法。”
沈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我发现,现有轧钢工艺的最大问题不是设备老化,而是工艺流程不合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轧制参数,优化冷却系统,来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怎么做?”台下有人问道。
“很简单,我们在现有的冷却系统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缓冲水池。通过控制水温和水流量,实现了钢材的均匀冷却。”
沈良的解释通俗易懂,没有复杂的公式,也没有高深的理论。
但是,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这个改造的成本多少?”一个财务出身的官员问道。
“总共不到五千块钱,主要是材料费和人工费。”
会议室里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五千块钱,对于一个钢铁厂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产量提升了多少?”
“15%,质量合格率从85%提升到96%。”
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15%的产量提升,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你有什么证明吗?”孙教授明显不太相信。
沈良拿出了厚厚的一摞资料:“这是我们厂近三个月的生产数据,每天的产量、质量检测结果、成本分析,全都在这里。”
李处长接过资料,快速翻阅着。
数据详实,逻辑清晰,没有任何造假的痕迹。
“小沈,你这个改造方案,在其他钢铁厂也能推广吗?”
“完全可以。我已经总结了一套标准化的改造流程,任何使用类似设备的钢铁厂都可以借鉴。”
沈良的话音刚落,台下就炸开了锅。
“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什么我们之前没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