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地问道。
“现代控制理论。”沈良头也不回地继续写着,“基于拉普拉斯变换的经典控制理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李建国看着黑板上的内容,眼睛越来越亮:“沈良,你这套理论我在国外的文献中见过,但是具体的应用方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沈良放下粉笔,转身面对众人:“理论是死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实际应用。我们的连铸系统需要的不是最先进的理论,而是最适用的解决方案。”
他指着黑板上的公式:“这套控制算法看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可以通过简化的硬件电路来实现。我们不一定需要昂贵的工业计算机,用模拟电路也能达到相当的控制精度。”
张国强听得连连点头,虽然不完全明白那些公式,但能感受到沈良的专业水平。
“沈良,按你这么说,这套系统的成本能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张国强关心地问道。
沈良快速心算了一下:“如果用模拟控制电路,成本大概在五万元左右。如果用工业计算机,可能要十万以上。”
“五万元…”张国强皱起眉头,这对钢铁厂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但是,”沈良话锋一转,“这套系统一旦投入使用,每年能为工厂节省的成本至少在二十万元以上。”
“什么?”几个人同时惊呼。
“钢材废品率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升,能耗的减少,这些加起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初期投入。”沈良分析道,“更重要的是,我们生产的钢材质量会有质的飞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王海还是不太相信:“你说得倒是好听,但谁知道能不能实现?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失败?”沈良冷笑一声,“王工程师,我问你,如果继续用现在的落后设备,我们的钢材还能在市场上竞争几年?”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在场的人都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的先进钢材产品迟早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到那时,质量落后的国产钢材将面临巨大冲击。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求变。”沈良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投入一些成本进行技术升级,总比将来被市场淘汰要好得多。”
张国强被说服了:“沈良说得有道理。不过,这么重要的项目,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张厂长考虑得很全面。”李建国赞同道,“我建议我们先做一个小型的试验装置,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试验装置需要多长时间?”张国强问道。
沈良思考了一下:“如果工厂能提供必要的支持,三个月内应该能完成试验装置的建设和调试。”
“三个月…”张国强盘算着,“时间倒是不长,关键是资金问题。试验装置需要多少钱?”
“大概十万元左右。”沈良报出了一个数字。
会议室里又是一阵静默。十万元对于钢铁厂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在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
王海趁机说道:“张厂长,十万元不是小数目啊。万一试验失败,这钱就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