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笑了,“那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皮埃尔摇了摇头,也带着空客代表团离开了。
现场只剩下了中国的企业家和记者们。
一个年轻的记者举手问道:“沈总,您刚才的话会不会太激进了?会不会影响我们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关系?”
沈良看着这个年轻的记者,想起了前世那些总是担心“影响合作关系”的声音。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张伟,《科技日报》的记者。”
“张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沈良的语气变得温和了一些,“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欺负你,从来不把你当朋友,现在突然对你好了,你觉得是为什么?”
张伟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我了?”
“没错!”沈良点头道,“他们现在对我们好,不是因为突然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我们有了他们需要的东西!”
“但是…”张伟还想说什么。
“没有但是!”沈良打断了他,“张记者,我再问你,一个总是被人欺负的孩子,什么时候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他?”
“当他…当他变强的时候?”
“对!只有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别人才会真正尊重你!”沈良的声音变得铿锵有力,“合作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不是建立在屈膝投降基础上的!”
现场再次响起了掌声。
这时,沈良的助理小李匆匆走了过来,在他耳边低声说道:“沈总,外面来了好多记者,还有几个部委的领导也来了。”
沈良点了点头,对现场的人说道:“各位,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我相信,华夏重工的'鲲鹏'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航空工业,中国的重工业,一定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应有的地位!”
掌声再次响起,经久不息。
走出会议室,沈良看到外面确实围了很多人。
各大媒体的记者、摄像师密密麻麻地挤在门口,还有几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人站在人群后面,一看就是领导干部。
“沈总!沈总!”记者们纷纷举起话筒。
“请问您对刚才波音和空客代表的态度有什么看法?”
“华夏重工接下来还有什么计划?”
“您觉得中国的航空工业能够赶超美欧吗?”
沈良举了举手,示意大家安静。
“各位记者朋友,我想说的话刚才在里面都说了。华夏重工会继续努力,为中国的航空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沈总,有专家认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等关键技术上还存在差距,您怎么看?”一个记者大声问道。
沈良停下脚步,转身看着这个记者。
“这位记者朋友,您说得没错。我们确实还有差距。”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但是,”沈良的语气突然变得高昂起来,“差距不是永远的!三年前,谁能想到中国能造出超音速客机?五年前,谁能想到中国的发动机技术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他环视着周围的人群:“我们用了三十年时间,从一个连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