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桃源村浸在粉白的花海中,张生新种的桃树开得正盛,花瓣随风飘落在学堂的窗棂上。
李二娘绣坊里,几个学徒正围着新绷架叽叽喳喳,绣布上跃动着鲜活的蝴蝶纹样。
村头老井边,村民们挑着水说说笑笑,谁也没料到,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这天晌午,李二娘刚把新绣的帕子收进竹篮,就听见村口传来喧哗声。
她探头望去,只见一队身着华服的人马簇拥着一顶朱漆马车缓缓驶入,车前旗幡上绣着金灿灿的"
宋"
字。
马车停稳后,下来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妇人,身后跟着两个捧着锦盒的丫鬟。
"
哪位是李二娘?"
妇人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二娘迟疑着上前,妇人上下打量她一番,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果然是心灵手巧的模样。
我是京城宋国公府的管事嬷嬷,听闻你刺绣技艺出众,特来请你入府,专为内眷制衣。
"
此言一出,周围村民顿时炸开了锅。
老吴挤到前面,赔着笑说:"
这位嬷嬷,二娘是有夫之妇,家中还有老小要照料"
话未说完,嬷嬷身旁的护卫突然抽出佩剑,寒光一闪,吓得众人后退几步。
嬷嬷从袖中取出一锭沉甸甸的金元宝,"
宋国公府的聘礼自然不会薄。
只要你肯去,家人都能入府当差,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若执意拒绝"
她目光扫过不远处的学堂,"
听说张生先生教得一手好学问?国公府的公子们正缺个先生呢。
"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李二娘心头。
她看着嬷嬷眼中藏着的威胁,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张生匆匆赶来时,正看见李二娘将金元宝推回去:"
多谢嬷嬷好意,但我与夫君誓不分离,还请回吧。
"
当晚,宋国公府的人虽离开了村子,却在村外扎下了营寨。
月光下,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火龙,隐隐透出肃杀之气。
张生和李二娘在屋内相对而坐,烛火将两人的影子映在墙上,忽明忽暗。
"
二娘,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
张生握紧她的手,"
当年京城富商能帮我们,这次或许"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一声惨叫。
两人冲出门,只见一名巡逻的村民倒在血泊中,胸口插着一支刻有宋字的羽箭。
村民们群情激愤,抄起农具就要去和宋国公府的人拼命。
张生拦在前面,高声喊道:"
不可冲动!
他们有备而来,我们不能白白送命!
"
他连夜写了几封信,托可靠的村民送往京城求助。
第二日清晨,嬷嬷再次登门,这次身后跟着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
"
李二娘,这是最后通牒。
"
嬷嬷将一卷文书甩在桌上,"
国公府看上你是你的福气,若再执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