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一带区域的旱灾蔓延,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水资源的匮乏。
而降水的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片的灾害情况。
苏长青与一纵在接手五台山一带区域,建立起根据地。
便开始动员老百姓打井取水。
拥有创业系统的苏长青能够清楚定位地下暗河所在的位置。
将井打在地下暗河所在之处,再将水取出来。
旱灾情况自然是大大缓解。
当然,除了打井取水的方法之外。
水利工程的修建,也是极为重要的任务。
修建水库、塘坝和水窖等,调节径流,在丰水期蓄水以备旱季使用。
五台山地区的水利工程几近于无,这也导致此地一旦遇到旱情。
会导致大面积的农田绝收。
一纵想要在五台山一带区域,长久立足下去。
吃穿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若是当地的农业发展不起来的话,无法提供士兵们所需要的口粮、以及纺织军装的作物。
对于一纵扎根五台山一带,会有巨大的影响。
好在苏长青在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之后,立刻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巨大支持。
而修建水利工程这样的好事,老百姓自然也是积极参与。
当然,盲目的修建水利工事。
反而可能好心办了坏事,这时候人才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
通过系统的帮助,一批从事水利工作的专业人才,也从北平等地方的高校抵达五台山。
这些专业人士都是对新思想的认同者,同时也对盐庵非常的仰慕。
本就有这层意识,系统再给这些专业人士打上“思想钢印”。
自然轻松许多。
而苏长青对于这些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