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七夕文曲,半步镇国!(3 / 5)

大周文圣 百里玺 3196 字 14天前

飞去,直上九霄。

江南道的夜风忽止。

星空之上,

鹊桥中央,少年郎君的官靴与薛国公府少女的绣鞋同时一顿。

满地碎星为证,两缕才气纠缠着升起,在星河之上绽开一朵并蒂词。

金陵城。

秦淮河忽地一静,水面忽如明镜。

所有士子,万千百姓——画舫歌姬们忘了拨弦,茶肆说书人的惊堂木悬在半空,金陵城的闺秀们心驰荡漾。

他们无不痴痴的望着星空鹊桥之上,那英姿勃发的少年郎,那绝美的少女,在鹊桥上相逢的那对璧人的剪影。

“诸位,且看!”

“七夕文曲!”

秦淮画舫,忽然有士子骇然指向窗外。

但见金陵府的上空,那道横贯江南道的星光虹桥竟化作万千金粉,在夜空中凝聚成“七夕文曲”四字,煌煌如月,照耀江南道!

——这是文字异象,天地自生之物!

纵然本场江南道七夕文会,举人进士们有高达五篇[达府]诗词问世,超越往届七夕文会。

可是,它们依旧如萤火,无法撼动江司马这篇《鹊桥仙纤云弄巧》分毫。

秦淮三十六艘画舫的七夕诗稿,整个江南道七夕诗稿,无风自动,页页翻飞间,那些墨字都活了似的,匍匐在这首七夕《鹊桥仙纤云弄巧》下——

恰似百川归海!

万剑朝宗!

“冲天文气上九霄,引动江南道天地异象”

老翰林周敦实须发皆颤,掩袖抹泪道:“此篇,已是写尽了七夕才气!从此我大周文人,每逢七夕,必诵此词!”

圣院。

东胜神州,天穹之巅。

三尊半圣法相端坐云台。

虽非秋闱,但今夜七夕佳节,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文气极盛。

正在值班的三位半圣,

紫袍半圣的衣袂无风自动,白须半圣的长眉微微颤动,月华女半圣的眸中泛起涟漪。

他们震惊的望着下方,江南道夜幕,

此刻,一道七夕鹊桥才气长虹横贯苍穹,其势如银河倒悬,其辉似日月同辉。

这由《鹊桥仙纤云弄巧》引动的天地异象,虽起于江南一隅,却映照八方。

可是,哪怕是江南道周边的荆楚道、岭南道、中原道,也可以看到这道鹊桥长虹。

荆楚道的学子搁笔望天,岭南道的文人举杯邀月,中原道的士子抚琴长叹

——大周圣朝的半壁江山,文人士子们抬头望着夜幕才气鹊桥,都在此刻震颤。

最终,万千金粉自长虹飘落,在云霞间凝结成“七夕文曲”四个道韵天成的篆字。

这并非人为,而是天地文道自生的才气异象。

他们神色震动,相顾无言,陷入沉默。

“此篇.[鸣州]之巅已是不足以评,当为[半步镇国]!”

紫袍半圣目光灼灼,声音低沉而震撼,似是在压抑着某种难以言表的激动。

他指尖微颤,

指向天穹上仍未散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