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入县学,四桂冠!(2 / 3)

大周文圣 百里玺 1725 字 15天前

、及第!

[三连案首],乃一个人连续三次,在县试、府试和州试,考中童生案首、秀才案首、举人解元(案首),叫三连案首,或是小三元。

[同年中第],在同一年内春夏秋,连续考中童生、秀才、举人。

[文庙圣裁],在考试时,有文章‘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天下’,触发文庙圣裁,自动为甲等第一名。

[进士及第],进士在殿试中,甲等的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

能达成以上任意一个,都是拿到了大周圣朝科举的桂冠,乃极大的荣耀和实力,引人瞩目。

但凡有人得这四桂冠,都是一路亨通。

如今,咱们在这江阴县学,已经有一位获得[文庙圣裁]文章出县童生,必然已经被府院的官员们注意到,早就备了号。

府院的考官们,当然非常乐见这样一位名动江州的文庙圣裁学员,前去府学院求学。

纵然江行舟在府试的科考不如人意,他们也会酌情将他列为秀才最后一名,加入府学院。

难道他们还会故意卡住,把圣裁童生淘汰不成”

“府考官朱笔点蛟龙时,哪管我等池鱼翻肚白听闻,去年苏州府不就有个‘酌情末位”

这位老童生话音未落,喉头已是哽咽。

“唉,府试于我等而言,难如登天.于他而言,却是探囊取物而已!”

说到此处,众老童生们碎碎议论,长吁短叹,眼神更是羡慕,心头无比酸楚,文火煎心。

大周科举的四大桂冠,江行舟已经拿到其中一个。

放眼整个县学,这是唯一一位。

如今的江阴百姓、各世家府邸,只要但凡话题提及童生,必谈江行舟在县试中的壮举,哪里还会谈及其他童生!

“铛!”

江阴县学廊柱间,悬着的“劝学钟”,骤然响起。

众童生们闻县学课堂钟声,不再聚众闲谈,纷纷衣袂翻卷步入学舍,端坐团蒲等待教谕上课。

因为学业进度不同,新晋三十名童生,皆在外舍。

老童生则大多在内舍。

而县学内学业最顶尖的一小撮童生,则直入上舍——上舍大约有百十位童生,他们是江阴县的童生中,考府试秀才的主力。

“肃静!”

“新生入县学,不可有懈怠!

官府的官员年年要考评政绩,方得升迁。童生也是要每季考评,方能晋升文位!”

“逢节气必小考,逢节日有大考!”

“考评不过,要削减月俸禄.若想要去府城考秀才,更需要通过童生考核!考核劣等,甚至会剥夺府试考秀才的权力。”

教谕郑叔谦手负戒尺,步入外舍的讲坛,朝在座的众新晋童生,说道。

“童生考评这么严么”

新晋三十位童生们闻言,不由面色震惊。

“那是自然!

好了,闲话不提。

今日县学课堂,由本教谕授课。

童生以修炼‘四字’诀文术为主。”

郑叔谦环顾众新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