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风向之变,中宫掌权(2 / 6)

皇明 佚名 3504 字 13天前

要想看看,朕爱皇后,谁敢反对”

此话一出,未经人事的张嫣哪里顶得住皇帝如此甜言蜜语,被朱由校吃得死死的。

片刻之后,张嫣才脸红着憋出一句:“我看陛下还是正经点好。”

御辇行至丹陛前,太常寺卿的唱赞声穿透云霄:“吉时已到!”

朱由校率先下辇,却未急着迈步。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转身,向辇上的皇后伸出手。

这个违背礼制的动作,让跪在远处的言官们倒吸冷气。

然而,他们却一句话都不敢说。

陛下年轻气盛,如今辽东又刚打了胜仗,这谁敢去做这个出头鸟。

“来。”

张嫣将颤抖的指尖放入丈夫掌心。

在百官面前,她不能给陛下丢脸。

张嫣挺起胸膛,当她绣着金凤的裙裾拂过奉先殿门槛时,礼乐骤然齐鸣。

这是大明开国二百年来,第一次有皇后以这样的方式踏入太庙。

而在这个场景下,朱由校一直在观察群臣们的反应。

令朱由校意外的是,今日竟无一人出列劝谏他与皇后同辇祭祖之事。

也没有人上前说他的所作所为违背礼制。

那些平日动辄以祖制为由的言官们,此刻都低垂着头,笏板紧贴胸前,仿佛突然变成了哑巴。

一抹几不可察的笑意掠过年轻天子的唇角。

他顿时有所明悟。

在这朝堂之上,规矩的枷锁从来只锁得住庸主。

辽东这场胜仗,不仅斩了建奴大将的头颅,更斩断了某些人倚老卖老的底气。

是啊,洪武爷能定下规矩,永乐帝能改易祖制,凭什么他朱由校就不能

虽然现在还无法做到朱棣的那种地步。

但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不是吗

奉先殿祭祖之后,群臣各回各处。

文渊阁。

众人接到了皇帝让他们拟旨封赏、抚恤辽东前线士卒的诏书。

孙如游与李汝华当即感慨道:

“陛下圣明!当初力排众议启用熊经略,如今看来真是慧眼如炬!”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未尽之言。

作为皇帝破格提拔的帝党骨干,这场胜仗不仅验证了天子的识人之明,更给他们这些‘幸进之臣’镀上了一层金身。

陛下擢他们入内阁,并非是凭个人喜好。

那完全是看能力的。

就似陛下重用熊廷弼一般!

李汝华已经飞快地盘算起来:有了这场军功打底,那套筹划多时的税制改良方案,或许能在朝议上搏一搏了。

内阁首辅方从哲接到如此任务,眉头先是一紧,继而缓缓舒展。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苍老的面容上浮现出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

“熊廷弼竟真让他做成了。”

不远处,次辅刘一燝先是脸上露出喜色,但这喜色,很快就在他脸上消融,转而为之的是担忧。

在他身侧,朱国祚的表情则是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