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非单纯的道德教育或文明程度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面对残酷现实所产生的必然冲突。
当萧云嫣和厉墨涵四处游历之时,他们再度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们决定向当地官员详细介绍在岛上建造的那种蓄水池。
地方水利官员们听闻此项设施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但很快便黯淡无光。毕竟,要大规模修建这样的蓄水池,所需资金可不是小数目。他们担忧朝廷是否愿意拨发这笔款项。
萧云嫣和厉墨涵则宽慰,他们:“诸位无需忧心忡忡。我们的建筑队伍完全有能力承担这项工程。
不仅包工包料,而且不会要求当地百姓无偿服役。即便征调工人,也会支付相应酬劳。”
地方官员们听后,心中稍感宽慰,但仍有疑虑。他们询问工程所需时间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萧云嫣和厉墨涵耐心解答,并表示会全力以赴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经过一番商讨,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地方官员们对萧云嫣和厉墨涵的善举表示感激之情,并承诺全力配合建筑队的工作。
萧云嫣和厉墨涵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官员们最后决定这个钱要由北川的户部出资金。
当地从上缴国库的税收里抽出一部分用作工钱和料钱,付给这些建筑队的工人。萧云嫣和厉墨涵他们是不从中获取任何利润的。
就是用到的蚌壳砖,他们也是尽量从价格低廉的产地运过来,以成本价核算建筑成本。
有竹子的地方,当地自己解决;没有竹子的地方,由的空间解决。
修建蓄水池的消息传开后,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渴望已久的水源问题终于有望得到解决,再也不用为争夺水源而陷入无尽的争斗之中。再也不用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逃难了。
各地百姓十分开心,有这样的惠民工程。那是救命的工程。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因为干旱而导致颗粒无收。
每当大旱之年,百姓们既无水源可用,又没有后续的粮食保命。在这样无望的时候,百姓们只能拖家带口地逃荒。
一路上风餐露宿,饥一顿饱一顿。既要防备夜晚野兽偷袭,又要防备难民和土匪的劫财害命。还要抢夺路上能找到的干净水源和野果野物。
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和孩子,禁不住一路的各种痛苦折磨,病死在了路上。
如果赶上天气寒冷的时候逃荒,老人和孩子还有身体虚弱的病人,更容易在半路上冻饿而死,变成了野兽甚至难民的食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云嫣和厉墨涵带领建筑队紧锣密鼓地展开施工。他们不畏艰辛,日夜奋战,只为早日让百姓们用上清澈甘甜的水。
随着工程的推进,一个个蓄水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姓们目睹着这一切,心中充满希望和感激。他们知道,这些蓄水池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未来生活的保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陆续各地的蓄水池完工了。可是,水源却是个问题。
就在萧云嫣提议做蓄水池的时候,已经有各地发生了干旱的情况。
北川也有几个地方因为干旱导致和秧苗快要枯死了,官员们纷纷向朝廷发出了紧急的奏折报告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