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的所在。
秦刚来到这里,见到了迎接他的众位夫子老师一行,在这些人中,既有他曾熟悉的袁嘉、张夫子、李夫子等人的脸庞,更有那些热情、崇拜以及兴奋的陌生之脸,但是对于他们,秦刚仍然是发自内心地整襟长揖一记,并发自肺腑地说道:“为菱川传道、为书院拾薪、为天下立学、为学子指路,诸位夫子,辛苦了,请受秦刚一拜!”
众人连忙回礼,尤其是未曾与其打过交道的夫子们,更是觉得传说中的格致学创立之人,朝中风云一时的未来宰辅重臣,果然是不得了的气度、谦逊无比的风骨,实实在在地让服气啊。若不是秦刚是在丁忧期内,那一定是要召集书院所有的师生一起,再度开一次大会,聆听一番这位年轻的立学者从未让人失望过的演讲。
在菱川书院,一直有着三大演讲的传说:居为首位的,当于元佑八年秦刚首次在书院崭露头角时的“师说”之讲,其次为苏颂为前往处州的七名学子送行时的演讲,再者便是乔襄文在书院老师逾百名之际的一场演讲。
身为师者,他们都明白,一场鼓动人心的足以载入史册的演讲,对于学生的成长的意义何其大也!
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些想法还是不太可能。所以,他们也都是向乔山长建议,应该利用秦刚在家丁忧的这段时间,适当地派一两位夫子轮流随其身边,做些整理学说、廓清义理之类的工作。更不要说,书院最知名的生灵学专家秦盼兮,这段时间也是一直留在秦家庄那里守孝呢!
这个建议提得倒也是有几分道理,乔襄文便将眼光投了过来,秦刚略一思索,觉得这也是他这次来书院的目的之一,况且秦家庄后山那块的空闲房间还有不少,于是也是点头应允了。于是乎,众位夫子立即也激动了起来,纷纷就可以安排哪些科类的整理、又是哪些人可以过去、先后的安排顺序如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乔襄文也因此而更加兴奋。
秦刚在书院悄悄地待了两天,并没有惊动更多的人,便回了秦家庄。
十五日后,秦刚亲手校勘后的《格致之学》已经交付菱川印社,又五日,带着墨香的样刊便已交到了苏颂的手中。
当夜,苏颂胸捧新书,带着满意、从容的表情于梦中长逝!享年八十二岁。
朝廷闻讯,赵煦为其辍朝二日,追赠司空,并遣使抚恤其家,嘱“葬事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