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三重喜(3 / 5)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908 字 9天前

而对于童贯的表现,他则更加地满意。

这个高大威猛的宦官,却总是有着旁人所不具备的细心与独特的眼光,每一回为自己办的事情总是能够显得那么地妥帖与到位。

春节前原本只是派他去高邮给秦刚宣旨降恩,顺便让他问一问青唐的策略,却想不到回来汇报的时候,这个童贯竟然讲得条理十分清晰、层次更是分明。

于是,在朝堂上正为西北战略而争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便顺理成章地派了童贯去西北负责走马承受的活计。

而童贯从那里搜集而来的孙路与王赡之间的矛盾,恰恰成为了他从章惇手中缴回出兵战略指挥权的最好的理由。

而与曾布斗得不可开交的章惇,为了获取皇帝在这件事上对自己的支持,也就只能乖乖地接受赵煦所临时指派的正副统军以及监军的名单。

此战,不仅让王厚重回大宋名将之列,更是让童贯一举跻身大珰、巨珰之列。

至少在赵煦的心中,这童贯不论是事先所联络布局的西北商人助力军资运输一策、还是在战斗中能够与军中大将处好关系、还能在战后事无巨细地向其汇报清楚所有的细节。这样的优秀监军,他恨不得在所有出征的大军将帅身边都能安排一位。

至于这次对于童贯的景福殿使的封赏,众位大臣都没说什么,他自己也不会觉得有多过份。朝臣们的封赏,可能还会有着吏部、政事堂的诸多成例限制,而对于宦官的封赏,则只需看他这位天子的心情而定。

历史上为何会有那么多的皇帝去宠幸宦官?哪怕是到了明清时代,就算是有无数的史书、典籍、圣贤忠言都在不断强调各种宦官乱政的故事弊病,而权阉现象却依旧是层出不穷。

其实不能说那些皇帝太天真或太任性,重用宦官的皇帝,一般都是身边有着其它在他看来更为严重的威胁。比如说权臣!

在皇帝眼里,权臣可比权阉可怕多了。权臣往往不会是一个人,他的身边与身后往往都会有一批的代言人、一众的党羽与随众。

所以,一个权臣一旦形成,他会有整个官僚系统为他作支撑。从根子上讲,他们嘴里声称自己头上的官帽、手里的权势,都是皇上给的,实际他们的心底却未必这样认为:

有人会认为这都是自己的个人努力与奋斗得来;

有人会认为是自己的站队与抱团结党而得来的;

还有的人会认为这应该是上天的垂悯与命运的顾眷。

因此,对于权臣,皇上是缺乏足够的制约与控制力的。

再加上,有着南北朝到五代时的太多的权臣最终迈出了关键的“黄袍加身”那一步,进而便是改朝换代的出现。所以每一个皇帝都十分警惕,并且明白:权臣一旦能够形成,其背后的风险与威胁是相当地可怕。

甚至,就算权臣没有野心,但他会有更有野心的儿子、孙子。

而权阉呢,则不必太过于担心。首先,宦官先天性地不同于常人,他们身体残缺,从事的又是服侍人的活,所以,权阉即使是有了权,却从根子上改变不了他们毕竟是奴婢身份的事实。而且,权阉的一切,则真正地全总都来自于皇帝。所以,他们从任何角度来看,他们都会是皇权的最大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