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药块,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为了探究其中缘由,他毅然决定亲自服下这丹药,以观察体内的变化。经过一番仔细的探查,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丹药虽然看似蕴含药精和药气,但实际上却并无药物效果。这与他最初的猜想不谋而合,那些药材在火焰的灼烧下早已化为灰烬,又如何能保留其药效呢?
赢曦深知,这个炼丹基础存在严重的问题。从这几次的试验来看,这个基础与真正的炼丹之道相去甚远。然而,既然姬老头让他研读这本书,那么其中必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他反复翻阅了好几遍,最终确认,这本书中唯一值得学习的就是炼丹的具体方法和一些炼丹的想法、原理。
尽管这些知识支离破碎,但赢曦还是从中汲取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书中提到的“汞为水银为玉液为丹基,铅为金丹为金液还丹”,以及“丹砂沐金液,神水灌灵根”,这些都解释了为什么古人会用汞和铅来炼丹。
然而,真正有用的东西却寥寥无几。赢曦从这几次的试验中深刻体会到,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直接应用。不过,这本书中关于炼丹炉的介绍却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赢曦开始根据自己的想法,不断书写和完善炼丹的方法。他首先针对“烧成灰”这一步骤进行了改进,认为与其将药材干烧成灰,不如直接将其打成粉末,这样至少还能保留一些药效。其次,他对最后的收气和汁也进行了调整,决定摒弃汞和铅这些有害物质,转而寻找其他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品,那紫外线固化液也是不行的。
经过深思熟虑,赢曦决定采用纯水作为最后的收汁材料。不过,整体的制作方法仍需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设计一个更加合理的炼丹炉。
赢曦先是在纸上画出了一个整体罐的轮廓,然后逐步进行分解和细化。他在罐子上方设计了三个洞:一个大洞作为主要投放药材的入口;一个药材小洞用于添加辅助药材;还有一个液体小洞用于注入纯水或其他液体。罐子的中间部分呈扁圆形,底部则是半圆形,并设有三个点作为支架。
完成设计图后,赢曦立刻前往制作室。在制作机面前,他扫描了设计图,并开始选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