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面闪过,定格在了胡亥和赵高,还有被腰斩的李斯的身上。
现实中。
“‘二世之乱’,好一个二世之乱啊。”
天幕的画面,让嬴政不由得再叹。
没有赢辰,大秦就要二世而亡的画面,再次刺痛了他的心扉。
嬴政不甘心于自己辛苦‘大一统’的天下,就此付诸于战火当中。
也是痛恨于除了赢辰,自己的儿子没有一个有能力,继承好大秦的江山的。
!!!
扶苏羞的脸色涨红,再次因为天幕的言论遭受打击。
“孤……不会了。”
他心底暗自发誓道。
可惜,因为天幕的曝光,又有谁还能相信,扶苏还能有治理天下的本事?
恰逢其会的,主播的声音激荡于云层之上。
“这场洪灾,成为了昭武帝推动变革,乃至于实现‘三省六部制’的关键。”
下一刻。
天幕画面变化,来到了彼时的咸阳宫。
大朝会的气氛庄严肃穆,但是却暗流汹涌。
九卿位列其中,文武肃立,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昭武帝的身上。
“诸卿,”昭武帝的声音,显得十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荆楚之水,可曾退去?”
“回陛下,赖陛下洪福,丞相调度,洪水已退去,赈灾粮秣已分批抵达,安置好灾民。”
廷尉出列,谨慎的奏报道。
“嗯。”
昭武帝微微颔首,目光却是在此刻扫过了全场,“粮秣到达用了几日?从郡守奏报到丞相下令,又耗费多少光阴?”
殿中,一片肃静。
所有人都不敢回答,因为他们清楚这其中产生多少物资损耗,又浪费了多少时间。
对于重视效率还有百姓安稳的帝王来说,这是绝对不可饶恕的大罪。
“没话说是吗?”
刹那间,帝王的语气变得严厉,“一场天灾,暴露了多少问题,不是我大秦国库不丰,甲兵不利,而是政令传递之迟缓,中枢决事之臃肿!”
“南郡守恪守秦律,无有错处?”
“然其泥于成法,不知权变,险些酿成民变!丞相府宵衣旰食,功不可没?”
“然事事需丞相亲力亲为,协调九卿,若同时有三五个郡遭灾,或边关告急,又当如何?莫非要我大秦丞相,有分身之术不成!”
他声音愈高,每字如雷,震动殿堂。
老勋贵、博士官皆面色凝重——他们嗅到了变革的气息。
而变革,意味着权力的洗牌。
“今日朝会,朕意欲变‘三公九卿’之制。天下万里,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昭武帝话音如雷,抛出关键之问:
“诸位以为,可否?”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不可,陛下!”
一位老臣出列,肃然谏言:
“三公九卿之制,乃秦国强盛之本,岂可轻动?
丞相总领百官,九卿各司其职,秩序井然,怎能因一时之急而改制?
洪灾之祸,人祸为多,非制之弊。惩治失职官吏即可,何必动摇大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