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子软禁控制在这个时代并非是不忠的体现。
现如今,战国之世已经狼烟四起大乱近百年了,皇室、朝廷早在承久之乱就将曾经积攒下来的威仪、尊重被北条家重创。以至于五畿七道各地发展成了君不信臣,臣不尊君。君臣之义被彻底颠覆,信任也变得脆弱不堪。
正亲町天皇在禁里之变发生以后,几乎天天活在惊惧之中,一个个妖魔鬼怪从他身边肆意妄为,不仅睡不好,还吃不着,一直处于缺衣少食的状态。加上逃离禁里御所后,还需要北上翻山越岭进入上杉家治下的若狭国,使得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快成了叫花子。
上杉清定的出现,在理论上讲,是对正亲町天皇在乱世中的最大仁慈了。
否则,正亲町天皇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天皇的真正“里子”。
必须神秘,方能重塑威仪。
必须隔绝中外,才能堵绝那些别的派系和势力的阴谋和触角。
作为险些亡国的持明院统嫡流之后,正亲町天皇的“里子”虽然不再,但吃穿用度等等“面子”却不再是奢望。
可以说,上杉清定给予了正亲町天皇最为起码的尊严。
简而言之,忠臣不意味着要把权力还给你皇室。
说到底,公卿进化的终极目标,就是将所有的权力抓到自己的手上。
此时此刻的权力结构,对于近卫前久来说,其实堪称完美。
韩非子有云: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毁,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
君臣利益本就是相反的,员工和老板的利益也是不相同的。
君王以国家利益为重,臣子以个人利益为重,这就是公私的分别。
国灭了,君王将不再是君王,而国灭了,臣子还可以是其他君王的臣子。
因此,不能明察臣子利益的君王是不合格的君王。
正亲町天皇看上去是很可怜的一个天皇,一辈子都硬不起来,他再也没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了,但那并不是他个人的错,前人作孽反而报在他身上了。
而上杉清定则是在升任左大臣之后,便享有负责具体朝廷的运营之权,同时还让上杉家的权势、威名权势更上一层楼,完全超越了历代上杉家家督的成就和先例,犹胜龙跃云津(《世说新语·赏誉》),诚属可喜可贺。
凡事皆有两面性。
终究,上杉家是需要利用持明院统嫡流皇嗣的这块招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要你用了人家还最后把人家踹翻了,那么从道义上就永远站不住脚!上杉家的这份基业,就永远来路不正!
无论是现实,还是冥冥之中的天道,这都是必然的规律和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