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并列榜首(3 / 5)

归流 晴了 2842 字 15天前

了杨平安的这份时务策之时,亦都两眼放光啧啧有声。

    “大人言之有理,依老朽观之,此子就算是不被举荐入监,怕也能直走科举之途。”

    “当年若是老朽能够有此子这等文采眼界,怕是那金榜之上,也该有老朽之名才是。”

    所谓金榜,自然指的就是殿试揭晓的榜单。

    此言,亦让另外几位举人出身的学官嘘唏感慨,深以为然。

    “是啊,这小子当初到了府学,老夫就觉得他与诸土司子弟不同,勤学好问,而且颇有文采,是个读书种子……”

    听到跟前这些教授学官们的议论,方教授亦是心中一动。

    这杨平安,的确是府学一干学子中最出类拔萃的读书种子。

    而今年,又恰巧有院试,若是杨平安能够通过院试,兴许能够有金榜题名的机会。

    如此一来,不但是府学的教化功劳,同样,土司子弟能够出一位进士,必定能够令府学大受嘉许。

    心中已有定计的方教授呷了口茶水,朝着尚在窃窃私语的诸位学官笑道。

    “此子秉性纯良,又才华卓越,之前本官已经向提学举荐其入读国子监。”

    “如今他学习越发勤奋,文章笔力有更上一层楼之势。”

    “若是此番季考之时,他还能够名列前茅,那么,本官有意向提学举荐此子,参加本省院试,诸位以为如何?”

    胡训导眉头一皱,道。

    “大人,您已向提学举荐其入读国子监,如今又要让他参与院试,这是否……”

    方教授抚着短须,意味深长地道。

    “我之前举荐入监的,乃是播州土司子弟。而今举荐参加院试的,乃是府学才俊。提学一向爱才,定也不愿沧海遗珠。”

    “倘若他院试不第,能入读国子监,也不算埋没。”

    此言一出,几位学官不约而同颔首附和。

    与胡训导颇为融洽的吴训导低声劝道。

    “汝来府学不久,想必不知,府学已然有三载没有通过院试的才俊,如今杨平安若能得过,咱们也好向上面交待。”

    “这等才俊,多予一些,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