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负荆请罪(2 / 4)

“殿下,锦衣卫在这三省的人手……太少了,无法追查出背后的组织者,不过根据那些民乱百姓流露出来的消息,他们都对杨指挥使的行径不满,称他‘倒行逆施,残暴不仁’。”

朱标差一点被气笑了,杨帆才到福建几个月?究竟是做了什么事情,能被这般讨伐?还“倒行逆施,残暴不仁”,不知道的还以为杨帆诛杀的不是蒲氏一族的悍匪,是忠臣良将呢。

朱标没好气地说道:“那些风言风语本宫不想听,本宫只要证据,只要长安侯能将确凿证据送到应天,本宫便可治罪贪官污吏!”

蒋瓛的脸色有些忧虑,道:“殿下,恐怕朝中的诸位大人,要借此弹劾杨大人。”

蒋瓛与杨帆的关系匪浅,所以即便知道不合适,他还是忍不住为杨帆说了一句话。

朱标深吸一口气,摆了摆手,道:“传信给长安侯,让他安心调查,有本宫在,谁都动不得他!”

朱标决心抗住压力,支持杨帆彻查,这次是绝佳的机会,也可能是朱标此生唯一的良机。

福建,福州府,福州城,四月中旬。

福州城内,下着濛濛细雨,却有三个人朝着身子,背着荆条行走在大街上。

来往的行人不多,不过凡是见到他们三个人的百姓,无不好奇地跟在后面。

“大冷的天还下着雨,那三位是怎么回事?为何背负着荆条?他们不冷么?”

“孤陋寡闻了吧?这叫负荆请罪,这三位大人可是了不得的人物,都是大官!”

“大官?多大的官员?你认识他们三个?若是大官为何要负荆请罪?”

“年岁最大的那位乃是刘启刘大人,泉州市舶司的提举,另外两位应当是其他两个省的市舶司提举。”

“这提举对于咱平头百姓来说是大官,但是在杨大人面前,那就不算什么了。”

……

百姓们议论纷纷,指指点点,对于养尊处优的三位官员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耻辱。

但三人却神态平静,一直走到了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前,才停下来,对着衙门大喊。

“泉州市舶司提举刘启,求见杨大人!”

“广州市舶司提举项隆,求见杨大人!”

“宁波市舶司提举张正,求见杨大人!”

看守布政使司衙门的兵卒吓了一跳,连忙进入府衙中去通禀,三个人便跪在了府衙门口。

当差的兵卒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场面?都是面面相觑,直到杨帆与吴昭等官员出来。

吴昭举目望去,见到刘启跪在那里,说道:“刘大人,你们这是干什么?阴雨连绵为何背负荆条?何至于此?”

吴昭伸手就要搀扶刘启三人,刘启却红着眼,对吴昭说道:“吴大人,下官有罪,下官三人多年来疏于市舶司政务,对市舶司的事情多有疏忽,更与钱唐、范星等商贾有所往来。”

说着,他举起手中的锦盒,道:“这是下官刘启,及同僚张正、项隆,多年来与钱唐、范星等商贾往来记录,愿意上交给吴大人、杨大人,以表吾等的心意!”

项隆低眉顺眼,一脸的悔恨,道:“下官只恨自己识人不明,错交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