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弥合南北,再造中华!(2 / 4)

妥协了,这个一生要强的君王最终却妥协了,设立了“北榜”,将南北士子分开取录,对科举案的主考官刘三吾“轻轻放下”,判了一个流放了事。

若是朱元璋能提得动刀,焉能放过刘三吾等人?

闻言,杨帆犹豫了片刻,为毛骧求情道:“陛下,毛骧大人虽然查‘科举舞弊案’不利,但毛大人对您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请陛下……宽宥了他吧。”

朱元璋露出一抹感慨,道:“毛骧当年随着咱刀山火海,都闯过来了,刻如今有了妻儿之后便少了胆气,咱知道你与他私交深厚,他还让自己的长子,拜你为师,他在为儿孙打算。”

杨帆的心微微一沉,朱元璋却话锋一转道:“你放心,咱没有要怪罪他的意思,这么多年,毛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一次就算了,不过毛骧老了,亲军都尉府的很多事,以后便逐渐移交给锦衣卫吧,有你在,咱放心。”

二人出了大殿漫步在皇宫中,朱元璋与杨帆讲起很多过往的事情,说起了至正二十三年的洪都保卫战,朱文正如何坚守八十五天。

朱元璋不禁感慨:“当时咱率领主力,北上安丰援助小明王,听说陈友谅乘虚而入,咱心里也慌张,但是咱绝不会让人看出来,结果文正给了咱一个大惊喜,嘿嘿……”

谈论起过往,朱元璋仿佛摆脱了老态,又回到了戎马生涯,声情并茂地与杨帆说着如何起兵,如何攻城拔寨,又从南到北逐渐击溃强敌,直到攻克元大都,光复燕云十六州。

他说着说着,就问杨帆,道:“咱就想不明白,为何天下一统,咱驱逐鞑虏,光复中原,有些人还不肯消停。”

杨帆静静听着朱元璋的诉说,闻言思忖了片刻,道:“陛下,您乃是‘驱逐鞑虏,再造中华’之雄主,若是从今日往上数,吾认为唯有大秦之始皇帝,与大唐之太宗文皇帝,能比陛下高出一筹,其余历代君王,无人可比陛下。”

朱元璋笑了,瞧了杨帆一眼道:“你小子少给咱戴高帽子,有什么话直说吧。”他被杨帆一顿夸赞很是受用,不过也知道这小子敢想敢说,保不齐就有什么坏话要说出来。

果然,杨帆继续说道:“然凉国公在捕鱼儿海大胜诛灭北元皇廷,臣于辽东大破纳哈出夺取金山后,陛下还在犹豫往何处迁都之事,实为不明智,我大明的都城势必北迁,且必须定都北平,如此,方能稳定大局。”

朱元璋少有的没有因为他人说自己不明智而发怒,他叹了口气,说道:“以往咱还在犹豫,也没有将你说得太当回事,今年科举案爆发,咱每日都在想,南与北,是真的不同了。

咱本觉得他们都是大明的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何须分出南北?但刘三吾等人却敢在会试动手,哎!”

朱元璋失望至极,见状,杨帆轻声说道:“后唐末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唐,朝廷围剿,石敬瑭厚颜无耻向契丹求援,并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依靠契丹帮助建立后晋,向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儿’,做了儿皇帝,还割让燕云十六州。

有宋一朝,丢失了燕云十六州,导致从开国到灭国,一直被北边压制,从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到宋灭亡元建立,再到开平王与魏国公攻克大都,光复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