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
“历次战役中,张合都非常注重占据有利地形,安营扎寨极其谨慎,极少将自己置于险地。
他似乎深谙‘兵者,地势为助’的道理。
因此,想要通过奇袭或者引诱他进入不利地形来击败他,难度极大。”
“性格方面呢?”我补充道,“一个将领的性格,往往会影响他的用兵风格。”
“谨慎,坚韧,但并非怯懦。”
貂蝉给出了精准的评价,
“他极少冒险,但一旦认定目标或者接到死命令,其执行力极强,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
同时,他颇受士卒爱戴,军纪也相对严明,这使得他麾下的部队往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韧性。”
听完貂蝉的介绍,密室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结合我脑海中那些模糊的历史碎片
——官渡的果决投诚、街亭的断敌粮道(虽然具体细节模糊,但“可靠”、“能打硬仗”的印象深刻)、
瓦口关的失利(这似乎是他为数不多的大败,对手是张飞?细节不清),
一个立体而强大的对手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元直,你怎么看?”我将目光投向徐庶。
徐庶眉头紧锁,手指在沙盘上缓缓移动,模拟着可能的进攻路线。
“主公,貂蝉大人所言极是。
综合来看,张合此人,智勇兼备,经验丰富,且极度沉稳。
他不是那种可以轻易用计谋诓骗的对手,也不是那种会因一时冲动而犯下致命错误的将领。”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分析道:
“若他真要攻打汉中,以他的性格和用兵特点,大概率会选择稳扎稳打。
首先,他会彻底巩固后方,确保粮道畅通无阻。
其次,他会派出大量斥候,反复侦察地形,摸清我军的防御部署。
第三,主攻方向,几乎可以肯定会选择相对开阔、利于大军展开和后勤运输的褒斜道或陈仓道,
阳平关将是他的首要目标。”
“至于具体的进攻方式,”
徐庶推演道,
“他可能会先以优势兵力强攻阳平关正面,同时派遣偏师袭扰其他方向,或者尝试寻找防御薄弱点进行突破。
他麾下兵力五万,远超我汉中现有守军,具备多点进攻、持续施压的能力。
我们必须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人,确实棘手。”
孙尚香一直静静旁听,此刻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战意,
“听起来像块难啃的硬骨头。不过,越是这样的对手,打起来才越有意思!”
她看向我,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主公,若张合胆敢前来,末将请为先锋,定要会一会这位曹魏名将,让他知道我东吴……
不,我汉中将士的厉害!”
我心中暗自点头,孙尚香的斗志正是我们此刻需要的。
但我更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智。
“尚香,你的勇武,我自然信得过。
但张合非等闲之辈,硬碰硬并非上策。此战,智取胜于强攻。”
我转向徐庶:“元直,针对张合的特点,我们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