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汉中水域有限,但保持他们的战斗本能和多环境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格物工坊生产出的第一批制式长矛、环首刀和皮甲,已经优先装备给了部分主力部队。
虽然数量还远远不够,但相较于之前收编的杂牌军装备,其精良程度和标准化水平已有了显着提升。
我看到士兵们在使用新装备时,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元直,”我对身旁的徐庶说道,
“兵员的补充和训练刻不容缓。
平叛之后,我们的兵力虽有扩充,但新兵太多,老兵也需要适应新的战法和纪律。
必须尽快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主公放心,”徐庶回应道,
“兵曹已在加紧操练,各营都尉、军侯也都铆足了劲。
尚香姑娘练兵有方,亲卫营已初具雏形。
只是……良将难得,尤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目前还显匮乏。”
我默然点头。
这是事实。
徐庶长于谋略和内政,貂蝉精于情报,孙尚香勇则勇矣,但统帅大军的经验尚浅。
老吴忠诚可靠,石秀机敏过人,但都非将才。
面对张合这样的对手,我军在将领层面确实处于劣势。
这也是我坚持“内修”的原因之一,强大的整体实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将领能力的不足。
“人才的问题,急不得,也等不得。”
我说道,“一方面要加紧在现有军官中培养选拔,另一方面,‘唯才是举’的政令要持续推行,广纳贤才。
我相信,汉中这片土地,不会缺少愿意为之一搏的热血之士。”
视察完军营,我又来到了热火朝天的格物工坊。
这里是我的“秘密武器”库,也是支撑汉中发展的工业心脏。
自从部分江东工匠骨干加入后,这里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都有了明显提升。
高炉的火焰熊熊燃烧,锻打声此起彼伏。
我看到工匠们正在按照标准图纸,流水线般地生产着箭矢、矛头、甲片等军械。
另一边,木工坊也在赶制着盾牌、枪杆、以及攻城守城所需的器械零件。
我还特意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研发部”,
由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和对格物有兴趣的读书人组成,
尝试着改进炼铁技术、研究更有效的弩机结构,
甚至开始初步探索黑火药的稳定性和威力提升(当然,这还处于极其初级的保密阶段)。
“主公,您看这批新炼出来的铁料,”
一位负责炼铁的老工匠兴奋地捧着一块铁锭给我看,
“按照您说的新法子,调整了鼓风和配比,杂质少多了,也更坚韧!
打出来的刀,砍卷刃的可能性小多了!”
我接过铁锭掂量了一下,又仔细看了看断面,确实比之前的好了不少。
“很好!继续研究,争取能稳定量产。
糜大家那边会全力保障你们所需的煤炭、铁矿和各项用度,
你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技艺,拿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
“喏!”老工匠们激动地应道。
糜贞的商业网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