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方,
似乎是利用了鄱阳湖或洞庭湖的水系,然后深入荆南山区,
最终从更西面的、靠近巴东、鱼复一带的地方,设法进入长江上游或直接翻山越岭进入汉中南部。
“此路线的优势在于,避开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主要关卡和势力核心区。
荆南山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群山峻岭是天然的屏障,便于隐藏行踪。
部分区域甚至仍是蛮族或地方小势力控制,官府力量薄弱。”
“但缺点同样致命。”
徐庶皱紧眉头,
“首先,水路转陆路,意味着大量的典籍和物资需要重新装卸、搬运。
在偏僻山区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转运,极其困难,耗时极长,且容易留下痕迹。
其次,荆南山区的道路极其难行,对于随行的妇孺老弱而言,将是极大的考验,甚至可能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
最后,那些所谓的‘官府力量薄弱’之地,往往也意味着盗匪横行,秩序混乱,安全保障更加困难。
我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护卫,并且需要极其可靠的当地向导。”
貂蝉补充:
“玄镜台在荆南山区的人手相对薄弱,情报支持不如江北。
虽然可以提前派遣人员渗透、探路、建立接应点,但覆盖范围和反应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而且,一旦在山区遭遇大规模的盗匪或地方武装,我们的小股护卫力量未必能应付。”
我看着那条深入群山的绿线,仿佛看到了泥泞难行的山路、疲惫不堪的人群、以及潜伏在黑暗中的未知危险。
这条路,牺牲了效率和舒适性,换取了一定的隐蔽性,但代价同样巨大。
“其三,是水陆结合,北线穿插。”
徐庶最后指向一条蓝色的丝线。
这条路线同样在长江中游离开主航道,但转向北方,
沿着淮水或其支流西进一段,然后通过陆路,穿越大别山或桐柏山脉的边缘地带,
最终目标是设法进入南阳盆地西侧,再沿丹水或汉水支流进入汉中。
“此路线意图利用曹操与孙权、刘备势力交错的边缘地带,寻找防御空隙。
理论上,可以避开刘备在荆州的核心控制区。”
“但这是三条路线中,风险最高的一条!”
徐庶语气加重,
“北线意味着我们将直接进入或极其靠近曹操的核心控制区——淮南和南阳。
曹军的侦查和控制能力远非孙刘可比。
一旦被发现,我们面对的将是曹操精锐的北方军团,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而且,沿途的地形虽然不如荆南山区那般险峻,但也多丘陵山地,陆路转运的困难同样存在。”
貂蝉的脸色也十分凝重:
“玄镜台在曹操控制区的情报网络虽然也在建设,但渗透程度远不如荆州和江东。
在这条路线上,我们能提供的支持最为有限。
而且,曹操对南阳一带的控制非常重视,那里是联系关中和中原的要道,绝不会掉以轻心。
选择这条路,无异于火中取栗。”
三条路线,三种选择,每一种都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书房内陷入了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