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市井气象,渐趋安稳(1 / 3)

南郑城内的硝烟早已散尽,被鲜血染红的街道也被雨水和人为的冲刷恢复了本来的颜色。

然而,那场惊心动魄的平叛之战留下的创伤,如同刻入骨髓的印记,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抹平。

重建家园,恢复秩序,更重要的是,安抚人心,重拾对未来的信心,这才是新政权面临的更深层次的考验。

经过徐庶夜以继日的统筹规划,以及张春华等新晋人才的辅助,各项稳定措施正有条不紊地推行。

军营的纪律得到了进一步的整肃,官方邸报开始每日张贴,医署的建立也带来了切实的希望。

但我深知,政令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反映在最基层、最直观的市井生活之中。

因此,在一个相对平静的午后,我决定亲自去看看。

为了安全起见,也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

我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青色布衣,头上戴着一顶能遮挡部分面容的旧斗笠。

孙尚香则依旧是一身利落的劲装,但外面罩了一件宽松的麻布外袍,

将她那过于惹眼的身材和英气稍作掩饰,手中提着一个不起眼的布袋,里面却藏着她的佩剑。

她如同影子般跟在我身后半步的距离,警惕的目光不时扫过四周,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感知。

我们没有走宽阔的主街,而是选择从太守府侧门出去,沿着相对僻静的小巷,缓缓步入南郑城内最大的市集区域。

甫一踏入市集范围,喧闹的人声便传入耳中。

这声音不像战前那般鼎沸,也远没有达到繁华的程度,但相较于叛乱刚刚平息时的死寂,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

有牲畜的膻味,有贩夫走卒身上的汗味,

有简陋食摊飘出的劣质油烟味,但也夹杂着一丝新翻泥土的清新和……

某种正在缓慢复苏的、属于人间的烟火气。

我刻意放慢了脚步,像一个普通的乡下人进城赶集一般,边走边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临时的粮摊。

几大袋粮食敞开着口,旁边竖着一块简陋的木牌,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价格。

我凑近了些,仔细看着那价格,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虽然比起丰年仍显高昂,但与之前被士族恶意操纵、一日三涨的混乱局面相比,已经稳定了许多,

并且明显低于之前令人绝望的峰值。

几个穿着破旧的百姓正围在粮摊前,有人在询问,有人在掏出钱袋,更多的人则是在观望。

他们的脸上没有了之前那种惶恐不安、生怕明日无粮的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谨慎的、带着一丝希望的平静。

“老丈,这米当真就是这个价?童叟无欺?”一个背着空篓子的汉子犹豫地问道。

摊主是个干瘦的中年人,一边麻利地用斗量米,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

“官府定的价,谁敢乱来?城门口的邸报上都写着呢!

再说了,如今太守大人开仓放粮,到处都能买到,咱要是敢抬价,不是自找没趣吗?”

“官府的粮?”那汉子眼睛一亮,“听说口感糙了些?”

“糙点怕啥?能填饱肚子就成!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