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吴侯相召,意图难测(2 / 3)

东处境,甚至影响未来走向的转折点。

我迅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近期的所有行动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通过他传递的情报,是否引起了孙权的警觉,或是被视为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

与周瑜的水战之论,是仅仅被视为纸上谈兵,还是确实触动了这位江东大都督的某根神经?

救下孙尚香,这场意外带来的,究竟是吴侯的感激,

还是对其妹鲁莽行为的迁怒,抑或是对我这个“外来者”展现出的不寻常能力的忌惮?

孙权这位年轻的江东之主,以其“碧眼紫髯”的异相闻名,

更以其少年老成、杀伐决断的性格着称。

他继承父兄基业,坐稳江东,绝非易与之辈。

此刻单独召见我,其意图绝不会简单。

是试探?

想更深入地了解我的底细,评估我的真实能力与立场?

是拉拢?

看到我在某些方面或许能提供独特的价值,试图将我纳入他的体系?

是敲打?

对我近期的一些“出格”行为表示不满,或是想借我向刘备传递某种信号?

甚至……是某种更危险的可能?

毕竟,我所掌握的一些信息和展现出的某些“见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确实显得有些“异类”。

无数念头在电光火石间闪过,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

无论孙权意图为何,这都是一次必须抓住的机会。

我需要一个更直接接触江东核心权力、更深入了解其内部运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决策的平台。

仅仅作为刘备的副使,能做的事情终究有限。

“既是吴侯相召,敢不从命。”我对着鲁肃微微颔首,语气平静,“有劳子敬先生引路。”

鲁肃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似乎对我的镇定颇为满意。

“子明先生请随我来。马车已在外面备好。”

我整理了一下衣冠,走出房门。

孔明恰好也从他的房间出来,显然是听到了动静。

“子明,这是?”诸葛亮目光投向鲁肃,又落在我身上,带着询问之色。

鲁肃上前一步,拱手道:“孔明先生,吴侯有请子明先生前往叙话。”

诸葛亮羽扇轻摇,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对着我说道:

“哦?吴侯竟单独召见子明,看来是对子明的才干颇为赏识啊。

此乃好事,子明此去,定要好好把握。”

他的话语听起来是真诚的祝贺与鼓励,但我从他眼中捕捉到了一闪而过的深意。

我们目光短暂交汇,无声地传递了彼此都懂的信息——“相机行事”。

是的,相机行事。

在孙权面前,我既要展现出足够的价值,让对方觉得“可用”,又不能暴露太多底牌,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危险。

同时,我也不能忘记自己明面上的身份

——刘备的使者,维护联盟的大局是首要任务。

这其中的平衡,需要极其精准的拿捏。

“多谢孔明先生吉言。”我回以微笑,“定当谨记。”

辞别了诸葛亮,我随着鲁肃走出了驿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