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慧眼识珠,顺势举荐(2 / 3)

,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立刻整理衣冠,上前几步,恭敬地行礼道:“草民单福,见过使君,见过陆将军,见过简先生。”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不卑不亢。

“先生不必多礼。”刘备连忙上前虚扶一把,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适才听子明提及先生,言语间颇多赞誉。今日得见,果然风采不凡。不知先生缘何在此处徘徊?”

“单福”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实不相瞒,草民乃一介游学士子,听闻使君仁德之名远播,陆将军在新野励精图治,颇有作为,故特来拜访,本想先投上名帖,未曾想打扰了使君与二位先生议事,还望恕罪。”他说得恳切自然,将出现在此的理由解释得合情合理。

“先生言重了!”刘备朗声笑道,“我等正愁贤才难觅,先生肯屈尊前来,乃备之幸事!快请堂内叙话!”

我与简雍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期待。

进入后堂,分宾主落座。刘备迫不及待地开始询问起“单福”的来历和学识。

接下来的对话,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或者说,在我和元直的默契配合之下。

元直以“单福”的身份,从容不迫地回答着刘备的每一个问题。他并未刻意卖弄,但言语之间,却自然流露出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见、对兵法韬略的精妙理解、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他谈及曹操统一北方后的隐忧,分析孙权在江东的根基与图谋,论述荆州刘表的守成与困境,每一句都切中要害,鞭辟入里。当刘备问及如何在这乱世中立足时,他更是提出了“先取荆襄以为家,再图巴蜀以为基,然后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初步构想,虽然只是点到即止,却已经让刘备和简雍听得目瞪口呆,眼神发亮。

我则在一旁适时地补充、引导,或者提出一些更深入的问题,让“单福”的才华得以更充分地展现。我心中暗暗惊叹,数年不见,元直的学识和见解,果然又精进了许多!他所言的这些,许多都与我内心深处的判断不谋而合,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比我想得还要周全。

这场对话,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当“单福”说到精彩处时,刘备甚至激动地站起身来,抚掌赞叹:“先生真乃吾之子房也!”

简雍也连连点头,看向“单福”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我知道,时机已经成熟。

待到谈话告一段落,我立刻站起身,对着刘备郑重一拜:“主公!单福先生胸有经天纬地之才,乃当世罕见的国士!如今我等困守新野,正需此等大才辅佐。昭恳请主公,务必将先生留下,委以重任!”

我的语气充满了激动和诚恳,仿佛真的是因为爱才心切,才如此急切地举荐。

刘备闻言,立刻看向“单福”,眼中充满了热切的期盼:“先生大才,备佩服之至!备虽德薄能鲜,然匡扶汉室之心,天地可鉴!若先生不弃,备愿以师礼待之,共图大业!”

“单福”脸上露出动容之色,他站起身,对着刘备深深一揖:“使君仁德播于四海,汉室血脉,天下归心。福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助使君成就大业!”

“好!好啊!”刘备大喜过望,连忙上前扶起徐庶,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有先生相助,备何愁大事不成!”

简雍也在一旁笑着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