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静待时机,先盼元直(2 / 3)

活动规律、交往人群、兴趣爱好、甚至是他耕作的那片土地的产出情况等等,越详细越好。但必须强调,所有行动,必须在绝对隐秘的前提下进行,以观察和记录为主,严禁任何形式的接触、试探,甚至是一切可能引起目标警觉的行为。我们要像影子一样潜伏在周围,默默地收集信息,绝不能惊动这条“卧龙”。这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耐心。

其二,继续加大对荆州各方势力动向,尤其是襄阳权力核心(刘表、蔡瑁、蒯越等人)、江夏(刘琦)、以及江东孙权、北方曹操的情报搜集力度。我们需要更全面、更及时地掌握整个棋局的变化,才能判断出何时是请诸葛亮出山的最佳时机。例如,曹操何时可能再次南征?刘表身体状况如何?二子之争何时会激化?这些都可能成为促使诸葛亮做出决断的关键外部因素。

这道密令,关系重大,必须以最高密级传递,确保万无一失。我相信锦瑟的能力,她一定能理解我的意图,并完美地执行。

下达完指令,我将那张空白的绢帛投入烛火中,看着它化为灰烬。心中的一块石头,暂时落了地。有了玄镜台这张无声之网的监控,我就能时刻掌握隆中的动态,不至于错过任何重要的变化。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等待一个能将诸葛亮顺理成章地引入我们视线的人。

而这个人选,在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徐庶,徐元直!

我的思绪,再次飘向了这位分别已久的朋友。

当初在颍川初遇,与我一同经历了黄巾之乱的生死考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虽因故分别,但他那过人的才智、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重情重义的品格,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根据之前玄镜台零星传回的消息,徐庶在离开我之后,似乎是返回了荆州一带游学,并与当地士人多有交往。算算时间,他也该有所成就,或者至少,对荆州的人才圈子了如指掌了。

更重要的是,司马徽先生亲口说过,徐元直是少数几个真正理解和欣赏诸葛亮才华的人之一!他们是好友!

这是一个何其关键的信息!

如果能等到徐庶回归,以他的身份和与诸葛亮的关系,由他来向主公举荐诸葛亮,那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既符合情理,也避免了由我这个“外来者”直接点名可能带来的突兀和猜忌。

而且,徐庶本人的才智,也正是我目前急需的。他既有谋略,又懂剑术(虽然他极力隐藏),更重要的是,他了解荆州,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各方势力。有他相助,无论是处理新野的日常事务,还是应对来自襄阳的压力,我都会轻松许多。他将是我明面上最得力的助手,可以分担我相当一部分精力,让我能更专注于那些幕后的、核心的事务。

一想到徐庶,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期待。这位故友,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我相信,不会太久了。这乱世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会将所有不甘沉寂的人,都卷入其中。以元直的才华和抱负,他绝不会永远沉寂下去。

或许,我应该让玄镜台也留意一下徐庶的行踪?不,暂时不必。刻意寻找,反而可能弄巧成拙。我相信缘分,也相信他会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在某个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新野,出现在主公的面前。

我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