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再入州府,舌战群儒(上)—— 陈情利弊(2 / 3)

这番话,完美地契合了“忠、义、勇”的道德标准,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

刘表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显然被主公这番“忠肝义胆”的表态打动了,这非常符合他对一个“仁德宗亲”的期望。但同时,他也清楚这背后牵扯的利害关系。他的目光再次在蔡瑁和蒯越之间游移,显得更加犹豫不决。

就在这微妙的寂静中,蒯越终于有了动作。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了主公一眼,然后转向刘表,声音不高不低,语气平淡地说道:“玄德公忠勇可嘉,令人感佩。只是,新野乃北面冲要,干系重大,屯兵之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慎重考虑。”

来了!我心中微微一凛,但随即便安定下来。蒯越的这番话,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甚至比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他没有反对!

他只是说了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从长计议”、“慎重考虑”,这几乎是官场上表示“此事暂且搁置,容后再议”的标准说辞。但他没有像蔡瑁那样直接跳出来反对,甚至还先肯定了主公一句“忠勇可嘉”。这看似中立的表态,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微妙的信号。他至少没有立刻封死这条路。

我能感觉到蔡瑁投向蒯越那极其不满的一瞥,虽然只是一闪而逝。显然,蔡瑁期望的是蒯越能和他站在同一阵线,直接将这个提议扼杀在摇篮里。但蒯越没有。

刘表听到蒯越的话,似乎也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手下重臣意见相左,让他难以抉择。蒯越的“慎重考虑”,给了他一个缓冲的余地。

“嗯……”刘表沉吟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异度所言,亦是有理。玄德公忠心可嘉,备极感欣慰。只是新野之事,确需周详。不如……”

眼看刘表就要顺着蒯越的话,将此事拖延下去,我知道,不能再等了!一旦议题被搁置,再想提起就难了。蔡瑁有的是时间和手段在背后运作,让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就在刘表“不如”二字刚出口之际,我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州牧大人容禀!”

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打断了刘表的话,也再次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蔡瑁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刺骨,仿佛要将我洞穿。

我顶着那几乎要杀人的目光,从容不迫地开口,声音清晰地回荡在议事厅中:

“蒯别驾所言‘慎重’,固然是老成谋国之言。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曹操虎踞中原,鹰视狼顾,其南下之心,路人皆知。北境防务,乃荆州安危之所系,一日不可懈怠。玄德公以宗室之亲,累败之将,尚思以身报效,亲赴险境,此等赤诚,苍天可鉴!”

我先是肯定了蒯越的“慎重”,随即话锋一转,将议题拔高到“荆州安危”和“曹操威胁”的层面,并再次强调主公的“赤诚”。

“新野虽小,其地冲要,乃襄阳北大门。若失新野,则南阳门户洞开,曹军铁骑可朝发夕至,直逼襄阳城下!届时,纵有十万带甲,恐亦难保万全。与其坐待敌至,何如主动防御?以玄德公之能,又有抗曹之经验,将其置于新野,正可为我大荆州,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我刻意加重了“坚实屏障”四个字,目光扫过在场的荆州文武,观察他们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