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神器”!
不知是谁给皇宫里那台能够瞬间传递消息的机器起了这么个名字。
这个名字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应天府的权贵圈子里迅速流传开来。
有亲眼见证过神迹的大臣在酒后对友人描述那天的场景,言语间充满了敬畏与狂热。
“你是没看见啊!陛下在奉天殿只敲了几个字,一眨眼的功夫,东宫那边就一字不差的收到了!”
“那玩意儿简直就是天神赐下的法器!”
敬畏过后,便是深入骨髓的恐惧。
那些心思活络的官员晚上睡觉都觉得背后发凉。
他们意识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随着那“滴答”作响的机器声轰然降临。
在这个时代里,任何对皇权的阳奉阴违都将变得无所遁形。
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将真正意义上覆盖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那位年仅八岁的皇太孙殿下,在众人心中形象也变得愈发神秘与高大,甚至带上了一丝神话色彩。
与此同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在朱元璋的铁腕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展开了。
数十万军士与民夫被动员起来,以京师为起点沿着驿路官道一路向西。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为那条承载着帝国未来的铜线扫清一切障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每隔百里便修建一座坚固的烽火台,作为未来的电报中继站与守护哨所。
无数的铜料从刚刚开采的矿山,从东瀛和南洋的商船源源不断的汇集到京师的皇家格物院。
在那里它们被熔炼、提纯,再被新式的蒸汽拉丝机变成一卷卷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铜线。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程了。
这是朱元璋在用整个帝国的力量去为他孙子那个疯狂的构想铺就一条通往未来的现实之路。
西域,哈密。
安西都护府内,傅友德正对着巨大的沙盘眉头紧锁。
哈密虽已平定,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西域三十六国势力犬牙交错民风彪悍,更有北元残余势力与西边的帖木儿帝国虎视眈眈。
他麾下的万人龙骑兵虽是精锐,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依旧显得势单力薄。
更让他头疼的是补给与通信。
从京师运送一批粮草军械过来路上就要走两三个月。
一道军情奏报送回京师一来一回半年就过去了。
等朝廷的旨意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傅友德喃喃自语。
话虽如此,但每做一个重大决定他都如履薄冰。
他不知道自己此刻的决策是否符合那位远在京师的皇太孙殿下的长远布局。
这种感觉就像是戴着镣铐在刀尖上跳舞。
“报——”
一名亲兵快步走入大帐,呈上一份刚刚从驿站送来的加急军报。
“大帅,京师八百里加急。”
傅友德精神一振,连忙接过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