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沉说完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然后就干脆利落地进了御书房,进去的时候顾东然也在那里待着。
皇帝一瞧见他,便笑着问道:“余爱卿今儿个怎么有空过来?可是查出了什么?”
余沉表情严肃得很,将今日发生在大理寺的事原原本本地跟皇帝说了一遍,末了还将那封藏得结结实实的信递到了皇帝的跟前。
皇帝听完余沉的话,脸色本就不好看,现如今看了那封信,脸色更是黑得能滴下水来。
他确实是想把叶家的事往周冠瑾的头上扣,但他更想抓出真凶!
当初叶广昆出事的时候,他正在气头上,想都没想就把人给办了。
后来回过神来,也发现自己确实是急躁了些。但是叶家都被抄了,叶广昆也已经死了,他也不可能拉下脸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对着刑部继续查这案子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本以为刑部的人能查出什么,但是这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刑部的主事人都换了好几批了,叶家的事愣是没查出半点头绪来。
就在他以为叶家的事就要这么蒙尘下去的时候,薛同舟突然把这事儿捅了出来。
说什么当年周冠瑾为军中将士添的军饷的数量正好是山西丢失的粮饷数,所以他认为叶家的事跟周冠瑾脱不了关系,还煞有其事的找了个人证出来。
皇帝一听这话,就知道薛同舟是在胡说八道。
当年山西究竟丢了多少粮饷根本就没人知道,而周冠瑾年年都会开自己的私库为将士们添军饷,每年都是那个数,这算什么证据?
但是皇帝没有反驳他,而是任由他拿着那莫须有的数量和人证出来大放厥词。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想借此事来除掉周冠瑾,若是能顺便查出当年叶家的真相的话,那就更好了。
那到时候他就可以把周冠瑾和那个真凶连起来说,说他们互相勾结,蒙蔽圣听,干下了那种大逆不道的事。
可是如今什么东西都没查出来,倒是有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胡涛死在了大理寺的门口,身上还藏了这么一封耸人听闻的信件。
这便让皇帝坐立不安了。
他确实是想杀了周冠瑾,但是却不想稀里糊涂地杀了周冠瑾。
薛同舟那人他知道,别的本事没有,记仇的本事倒是一等一的。他同周冠瑾一直不对付,那是卯足了劲要找周冠瑾的错处。
所以当时薛同舟在朝会上说周冠瑾同当年山西的事有牵扯,还列了那一大堆狗 屁不通的理由的时候,他没有把薛同舟怎么样,就是因为他知道薛同舟的目的,知道这幕后的牵扯。
可是如今他不知道了!
他不知道胡涛是谁,不知道写信给胡涛的人是谁,甚至不知道薛同舟突然提起山西的事,究竟是因为他同周冠瑾的私仇,还是有人精心安排的!
皇帝想到这里,背后爬满了冷汗。
那幕后之人在十几二十年前陷害了叶广昆,如今又打算陷害周冠瑾,那下一个呢?下一个是不是就要对他这个皇帝动手了?!
如果今日 他按着那幕后之人的意思,处置了周冠瑾,拿自己岂不是成了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