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丧尸之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看书,只怕她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
所以,她目前的工作,已经是她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出路。
但是高考她是一定要争取一下的,要不然,她这位置肯定待不长。
居安思危才能走得长远,她不怕辛苦,只要有盼头就行。
很快,她找到了建筑系的学生,但她找的是个生瓜蛋子,也不太懂,便带着她去了系主任那里。
系主任姓钱,是一个女同志,客气地招待了她,并详细询问了单位员工的人数,婚否,家庭成员的多少,等等。
最终给她报了个还算保守的数字??一百万左右。
这是基于目前的职工人数,以及职工成家后生儿育女的情况下做出的推算。
如果姚栀栀想把出版社做大做强,日后肯定要扩招。
成本起码要翻个几倍。
那就按三百万算吧。
目前出版社一个月的盈利是波动的。
一些传统项目,比如教材,社科类的必备书籍等,这些都没有多大变化,每个月除去人工和其他的成本,盈利在3000左右。
大头在杂志这边,比如这个月,卖了51万册,因为一早签了合同,成本和盈利都是出版社分一半,所以实际利润是5000左右。
保持下去的话,按照一个月八千的速度,也还是需要三十几年才能攒够这笔钱。
那会儿都快迈入新世纪了,战线太长,显然不行。
所以,还是得开源,开源!
必须把杂志推广到全国,同时还得继续创办新的杂志。
不过那个面向成年人的,承担了袁主任美好期许的杂志,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姚栀栀回去可得抓紧了。
回去后她开了个会,让大家集思广益,想想怎么把杂志推广到全国。
为了激励大家积极主动,姚栀栀提出了一个琢磨很久的制度:“我想提议一个盈利改革政策,那就是推广分红,以省为单位。举个例子,比如新疆那边,如果有人能打开那边的市场,今后那边的杂志每卖出去一本,都给这个员工百分之十的利润
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