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制定联合政府对ecs0的策略时,不把所有的方面做到极致,让杨佩宁应对的时候轻松一点,留下漏洞的概率也就更大一点。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先输一次,才可能会有赢的机会。
当然,为了避免杨佩宁有所察觉,这次的官方行动也不能太草率,至少表面上要表现出“彻底剿灭ecs0”
的决心,但又不能彻底把ecs0逼上绝路。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先输一次。
在ecs0害死二号基地近两千人之后输一次。
在ecs0犯下“滔天罪行”
、联合政府集结全力、准备一举将其彻底歼灭的时候输一次。
无论在这之后的结果如何,这次“失败”
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来为这次“失败”
负责。
索菲娅应该是想做这个人。
调查部部长全权指挥剿灭行动,又因为过于乐观而轻敌、导致第三次剿灭行动失败——天底下没有比这更通顺的逻辑了。
而在索菲娅失败受罚的同时,就是我寻找杨佩宁的漏洞、将ecs0一举击溃的开始。
但无论我击溃ecs0立下多大的功劳,索菲娅在全世界的关注下、惨败给ecs0都是事实。
她会被嘲讽、被唾骂、甚至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而我不能为她做任何解释,否则这次“失败”
就变成了不择手段,即便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失败”
产生的损失和牺牲,也只会让我们两个人一起被钉在耻辱柱上。
我不在乎名誉,但那可能会让我脱离“观察者计划”
,所以我只能踩着索菲亚这块“垫脚石”
,再继续走向更高的地方——然而这个计划是有变数的。
如果找错了官方行动的难度平衡点、被杨佩宁提前察觉,后面的一切计划都将失去意义。
即便找到了那个平衡点,我能不能找到杨佩宁的漏洞、又能不能利用漏洞击溃ecs0,也都还是未知数。
在这样一个成功率不到30的情况下,索菲娅没有商量、甚至没有暗示,就做出了牺牲自己来成全我的决定。
这样一个人,我实在找不出怀疑她的理由——除非她不是这么想的。
思路到这,我不禁把目光投向了索菲娅。
她在表了乐观言论之后,又开始依照已知的、戴森·维克多那个小组的配置,开始猜测其他小组的人员,可能会渗透到基地的哪个岗位。
看她自信的样子,仿佛马上就能列出名单、将ecs0的人一网打尽。
可是我们都知道,基层小组的职能不尽相同,人员配置也不可能一模一样,这种直接套用根本就是扯淡。
“咳咳——”
我清了清嗓子打断索菲娅:“在ecs0的渗透目标上,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这是实话,但也是一种试探。
如果索菲娅真的准备牺牲自己,就绝不会让我在此刻表意见,因为这次注定失败的行动,只能是她一个人的责任。
索菲娅转头过来看了看我,原本还兴高采烈、畅想未来的脸上,忽然浮现出一种领导对属下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