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虽然已经有两篇文章见报了,但知道这件事的也只有杨家人而已。
在杨清着手写第三篇文章的时候,四九城的天气已经慢慢转冷。
这天,杨齐下班回到家。
“小齐,有你的信,是老家来的,好像是大队长写的,在桌子上。”王秀兰说道。
“行,我先看看。”
杨齐走进堂屋,就看到桌子上放着的信封,立即拆开看起来。
大队长说了很多,写满了一页纸,不过中间夹杂了着一个消息,让杨齐一愣。
片刻之后,杨齐回过神来,拿起信件,朝厨房里的王秀兰婆媳俩喊了一句,“娘,小诺,我有事出去一趟,不用等我吃饭。”
说完,不等老娘和媳妇回话,杨齐就推着自行车出门了。
骑上自行车,杨齐奋力蹬着自行车,得尽快去大伯家里。
半个多小时后,气喘吁吁的杨齐终于来到了大伯家门。
自行车就丢在一旁,直接去敲门了,“大伯,大伯。”
不一会,伯母就来开门了,“小杨,你来了,快进来,我们正好吃着饭呢!”
“伯母,我大伯在家里不?”
“在呢,吃着饭,你先坐着,我给你去拿碗筷。”
“伯母,先不用忙了,我有急事找大伯。”说着,两人已经来到客厅,“大伯,我有事找你。”
杨老在杨齐进门的时候,就已经听到杨齐的声音,猜测出杨齐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小杨,先别急,你看满头大汗的,先坐下喝杯水,缓一下。”
杨齐想想也是,就算是再急,也于事无补,这封信已经是大半个月前写的了。
“好,大伯。”
杨齐坐下先喝了一杯水,然后陪着大伯夫妇俩一起吃饭。
杨老看杨齐狼吞虎咽的吃了两碗饭,也放下碗筷,“小杨,咱们俩去书房聊吧。”
“好。”
来到书房,杨齐率先把大队长写的信递给大伯。
杨老接过信就看起来,很快就找到了信中的重要信息。
“小杨,这……这是真的?”
杨齐点了点头,“大伯,如果不是真的,大队长不会写这封信过来。”
原来,就在半个多月前,老家县里的委员会有几个人到下河村,对住在牛棚的五人进行教育。
可是,这教育过程中,出了一点意外,有一个人重伤,在半夜的时候不治身亡了。
具体是哪一位去世了,大队长在信里没有说。
杨齐让大队长帮忙照看牛棚里的人,但是大队长也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冒险去牛棚给五人提供帮助,杨老和杨齐都理解大队长。
之前杨齐在老家的时候,和五人说过,活下去,只要活下去就有机会,五人也听了杨齐的话,一直坚强的活下去,即使活的极其憋屈,也没有想过夫放弃,但是,县里委员会的人,不给他们活路呀!
书房里陷入了寂静之中。
过了好一会,杨老这才叹息说道:“哎,这就是命呀!”
对于老战友的不幸,杨老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