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职工家庭情况(1 / 2)

因为前往大伯家时,杨齐让人帮忙和老爹说了一句,所以家里人倒是没担心。

回到家里,杨齐就开始写信,准备给老家的大伯寄过去。

内容肯定不会有其他的东西,只是嘘寒问暖,问一下近况而已。

上一次杨齐带着三叔一家来四九城后,给老家的大伯和二叔家里各自留下了一千块钱,没过几个月,大伯家写信告知,两家各自在县城里买了一个工作,一千块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见到杨齐回来,就往老家写信,沈若初疑惑的问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给老家写信?”

“没事,就是问一下大伯他们近况,顺便给他们寄一点钱回去。。”

第二天,杨齐先是去邮电局寄信,同时一起寄回去的,还有一百块钱。

去到钢铁厂,板凳都还没有坐热乎呢,周守信的秘书就来通知杨齐,去周守信的办公室里。

“周叔,找我有什么事?”

周守信把一个文件递给杨齐,“先看看吧。”

这是一份关于职工的文件,越看杨齐的眉头皱得越深。

为了缩减城市人口、减轻吃供应粮的压力,各单位开始动员家属到农村去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之前,杨齐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当时没有在意,没想到现在就要实行了。

“周叔,这件事不好办呀,而且我看文件的意思,是动员鼓励,不是强制的。”

周守信点了点头,“没错,这确实是自愿的,但上级领导也有要求,厂里的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我就把你找来商量一下这件事。”

按道理来说,周守信作为钢铁厂的书记,有事要商量,也是找杨富贵和另外两位副厂长,但周守信偏偏喜欢找杨齐商量,因为杨齐总是能够给出合适的建议。

杨齐思索凭借,看向周守信问道:“周叔,你什么想法?”

“我现在是没有想法,你看,如果家属的户口在咱们厂里,或者是街道办的,那让人家去农村,肯定是不行的,其次,家属户口不在钢铁厂和街道办的,咱们有没有给人家提供口粮,更加没有权力让人家回农村呀!”周守信现在也是难办呀,上级领导的指示要执行,但

杨齐沉思片刻,说道:“周叔,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先对钢铁厂职工的情况做个摸底调查,可以统计一下厂里职工家属的具体情况,比如户口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农村亲属等。”

周守信眼睛一亮,掏出笔记本准备记录,“继续说。”

“对于那些户口在农村的职工家属,我们可以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联系当地生产队,确保他们回去后能得到妥善安置,最重要的是,要给愿意下乡的家属一些实实在在的保障。”

“保障?”周守信停下笔。

“比如承诺给下乡家属发放一定的安置费,还可以定期组织职工回乡探亲。另外,我们可以和农村公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公社可以提供一些农产品,这样既解决职工家属的生计问题,又能为公社带来一定的收益。”

“这……”

“周叔,咱们钢铁厂每天得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