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后,杨齐就忍不住需要去看看,终于在知道后的第三天,杨齐准备去看看。
杨齐骑着偏三轮,直奔门头口。
城隍庙在哪里,杨齐也不知道。
询问了好几个村民后,杨齐这才来到城隍庙所在的山脚下。
警惕的看了一下四周,确认没人后,杨齐就把偏三轮收进空间里,然后步行上山去城隍庙。
一条长满杂草山路,蜿蜒盘旋。
城隍庙早已破败不堪,围墙已经倒塌,四周长满了杂草。
门口一块三米多高的大石头吸引住了杨齐的目光,这应该就是沈若初说的石头。
杨齐估计这石头得有几十吨,如果是一般人,想要搬开肯定不容易,但对于拥有空间的杨齐来说,不过是挥挥手那么简单而已。
杨齐的手抚摸在巨石上,就把巨石收进空间里,一块硬木板出现在杨齐视线内,杨齐掀开硬木板,一个黑黝黝的洞口暴露出来。
可能是时间久远以及雨水冲刷的原因,向下的石阶上满是泥土,潮湿的空气中夹杂着霉味。
杨齐掏出手电筒,光束照进去,这石阶似乎很长,居然照不到头。
来之前,杨齐已经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意外状况。
只见杨齐并不急着下去,而是从空间里拿出火柴和几张报纸,点燃后,顺着石阶扔了进去。
看到报纸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燃烧了一会才熄灭,杨齐这才准备下去。
下去时候,杨齐一手拿手电筒,一手拿手枪。
顺着石阶下到尽头,是一间约十平米的地下室,墙角堆着十几个樟木箱,箱子上挂着铜锁,靠近一看,锁面刻着“沈”字。
而且,为了防潮,这些木箱子摆的很有章法,木箱下,都是用二十厘米左右厚的石条垫起来,就像是木箱的脚。
杨齐用随身带的铁棒撬开其中一个箱子,金光顿时溢满整个空间,整整齐齐码着的金条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粗略算了一下,这箱就有两百根大黄鱼。
第二个,第三个,都是大黄鱼,杨齐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当他打开第四个箱子时,发现里面用油纸包着几卷字画,小心翼翼地展开最上面那卷,竟是宋徽宗的《瑞鹤图》,绢本上的仙鹤栩栩如生,题跋印章俱全。
杨齐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将其重新包好,又打开旁边的小锦盒,里面躺着枚羊脂白玉雕的龙纹佩,玉质温润,雕工精湛,显然是宫廷御用之物。
“难怪老太太说比黄金重要……”杨齐喃喃自语。
十几个箱子,杨齐都大致看了一下,除了三箱子黄金外,其他的都是珍珠玉器、书画瓷器、青铜器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杨齐仔细检查每个箱子,将贵重文物单独归类,最后在墙角发现个紫檀木匣,匣中放着本牛皮封面的册子,翻开竟是沈家族谱。
这三箱大黄鱼,差不多就是沈小川的了,不过,其他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杨齐也不会独吞,日后会拿出一部分交给沈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