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进行的很顺利。魏军在对岸并没有多少兵马防守,他们只有少量兵马的警戒。而且魏军压根也没料到那个被他们踩到了泥巴里,苟延残喘的燕国居然敢于渡河进攻。
所以,等他们发现了燕军渡河的情形之后,慕容镇等人率领的先头部队已经登岸。魏军在黄河渡口的少量兵马立刻逃往邺城报信去了。
黎明时分,慕容镇率领的上万前锋兵马全部成功渡河,向着数十里外的邺城奔袭而来。辰时时分,邺城城头的魏军守军便看到了大批燕军的兵临城下。
守城的拓跋仪手头只有两万兵马,而且骑兵不足五千,所以他没有敢出城迎敌,而是下令坚守城池,准备迎战。
到了晌午时分,更多的燕军抵达城下,密密麻麻的兵马铺满城下,营寨连绵数里。拓跋仪这才意识到自已面对的是燕国的数万大军。他立刻派人前往中山,向留守中山行宫的兵马求援。中山被辟为行宫之后,贺染干率领的三万兵马驻扎在那里,兵马粮草都很充足。
当日午后时分,随着大批全新打造的投石车和攻城器械的抵达,慕容青迫不及待的发起了攻城。
别看邺城遭受火灾之后,城中大部分设施沦为废墟,许多房舍和城头的设施被损毁。甚至连城头的城楼都被烧毁。但是,作为曾经的大燕都城,城墙既高又厚,护城河既宽又深,防御体系是一等一的好。
拓跋仪驻军于此之后,更是对城池进行了修缮。特别是城墙设施,城门城楼部分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保证了邺城城防的完整性。所以,拓跋仪并不慌乱。拥兵两万,粮草充足,面对的还是手下败将燕军兵马,他没有理由害怕。
拓跋仪的四个儿子在军中,分别是拓跋?、拓跋干、拓跋良、拓跋陵。他们都是身强力壮武技高强的得力助手。面对慕容青的进攻,拓跋仪让四个儿子分守四面城墙,自已居中响应,有条不紊的进行防守。
慕容青也颇有领军之能,之前便屡立战功。他的进攻倒也不是毫无章法的攻击。面对对方坚固的城墙和防守设施,慕容青告诫自已,切忌急躁,要像是啃骨头一般的啃掉这座城。反正围困住城池进行长时间的攻城,派出骑兵在外围打援,并且占领周边郡县之地,收复邺城周围的地方,这会让自已站稳脚跟。
大规模的投石车的轰炸连续进行,在投石车轰炸的间隙,让慕容镇的兵马发起试探性的攻击。一旦发现对方防守的漏洞便发起猛攻,一旦对方反抗猛烈,便撤兵。
双方就这么拉锯作战,连续攻城了十几日。南城城墙被砸的光秃秃的,城头城下全是滚木礌石和尸体,堆积如小山一般。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找到破城的机会。期间,慕容青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猛攻作战,但还是被拓跋仪的兵马抵挡了下来。
慕容青有些着急了。因为已方的物资和兵马消耗巨大,兵马死伤了四五千人,可谓惨重。一百多架投石车如今只剩下了二十多架,其他的全部在投掷之中散了架。这玩意寿命本就不长,很容易损坏。十几天坏下来,几乎已经形成不了压制力了。之前投石,对方还下城躲避,现在对方甚至都不需要下城躲避了。
另外,粮草物资的运送也跟不上了。尽管每天都有数百车物资抵达大营,但是消耗的更快。四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