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五章 勃勃(二合一)(1 / 5)

代晋 大苹果 3214 字 8天前

二月中,司马德宗一行启程回京。刘裕率众将领于寻阳码头相送,司马德宗率领文武官员登上缴获的荆州战船,浩浩荡荡沿着大江直奔京城。

在此之前,王谧已率一万五千中军先行回到京城。这自然是刘裕的要求。刘裕要他提前回京看看东府军是否真的已经撤离,刘裕有些担心李徽玩手段,所以让王谧早做探查,以免上当。

王谧探查的结果是,东府军已于二月初陆续撤回徐州,除了京口有两万兵马驻扎之外,包括姑塾之地在内的京畿乃至周边地区已经全部撤空。京城只有谢琰率领的一万余中军驻守。

李徽确实是信守承诺撤离了,这让刘裕窃以为喜。他认为自已的计划是成功的,利用司马德宗作为工具,确实可以钳制李徽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包括刘毅诸葛长民以及自已的两个弟弟都很疑惑,为何李徽拥有强大的实力,却肯乖乖的听从摆布,而不是翻脸进攻。刘裕并没有给他们详细的回答,有些事只有刘裕自已心里明白。

譬如李徽这个人,在刘裕看来,虽然能力卓越,但是也有巨大的弱点。拥有实力却不善于运用,只满足于偏安一隅而不肯进取,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他或许是个好的地方霸主,但却难成大业。

这一点其实刘裕在徐州的时候便已经这么认为了。当初刘裕便早就认为李徽可以趁着天下大乱自立了,但是李徽却死活不肯。自已提过几次,却被李徽冷言拒绝,搞得自已一肚子气。也正因如此,刘裕认为李徽嫉贤妒能难成大器,终究生出了叛离之心。跟着李徽,没有任何的前途。无论是个人还是徐州,都难有发展。

经过细细的思考和判断,刘裕心里其实对李徽有了一套评价的体系。他断定通过司马德宗能够要挟李徽,便是基于这套体系评价之后得到的结论。他料定李徽不会翻脸,不是因为李徽没有实力这么做,而是他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愿。

事实证明,李徽确实如自已所料的那般做了。只不过,李徽确实有些手段,他让谢琰组建中军留在京城,掌握军政权力,这是个高明的做法。自已也正是这么做的,那是因为自已暂无挑战和激怒李徽的实力,所以被迫如此。若是易地而处,自已绝不会和李徽一样妥协。实力便是一切,实力碾压对手,还谈什么仁义。

李徽此举的可笑之处便在于,他既想要掌控朝政,却又要做出妥协的行为。这让人觉得他其实很愚蠢。他以为这样可以控制朝政,但其实,这却是自已最想要的结果。

那王谧是一年前为自已所用的。一年前,自已收拢江州各郡的时候,王谧是建安郡的郡丞。当自已知道他是琅琊王氏的子弟,且是王导的孙子的时候,自已便知道他将来必有大用。于是刘裕刻意同他交好,将他召为军中司马,和他多方接洽交好,赠予珠宝美妾,引为座上之宾。此番推他出来,让他一步登天,王谧更是感恩戴德。

王谧便是自已在京城公开的棋子,而且是绝对受自已控制的棋子,因为王谧的两个儿子留在豫章军,就在自已身边为将。这可不是刘裕提出来的,而是王谧提出来的。当刘裕提出要举荐他为中书令,领中护军的想法后,王谧便主动的提出了这件事。双方心照不宣,刘裕提供机会,王谧以子为质表明效忠之意,一拍即合。